兴化布局农村电子商务“12345工程”——打通电商下乡“最后一公里”

来源: 时间:2015-03-24 点击数:

    去年1月初,全市“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曾在兴化市周庄镇举行。当年的活动中,除了文化、科技、卫生这“老三样”,镇里的种养大户们还免费听了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讲座。电子商务,首次成为“三下乡”中“新面孔”。
    对习惯了靠土地吃饭的农民而言,完成从“认识电商”到“玩转电商”的转变,远不是赶一次“大集”就能实现的。一年后,为打通电商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兴化市开始启动农村电子商务“12345工程”。在建立完善一个电商产业园和两大电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该市还将建成三个农村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植四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同时开展电商进“万企”、进“百村”、进社区、进市场、进家庭农场等“五进”活动。
    三大平台“聚力”上线
    在兴化,提起“脱水蔬菜”,几乎人人都会立刻联想起垛田镇王横村这个地方。
    不大的王横村里,密布着100多家从事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其中20多家具备出口资质,更有甚者成为雀巢、统一、联合利华等跨国巨头的供应商。
    “东奥去年完成销售5000多万,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阿里巴巴、谷歌关键词搜索等B2B平台的订单。去年7月起公司还在天猫、美团等B2C平台发力,推出100多种适合个人消费的新产品,半年实现销售160多万元。”刘庆松对企业的数据如数家珍,这位王横村长大的20多岁小伙,如今已是东奥食品公司的销售总监。
    刘庆松介绍,村里的企业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几乎家家“触电”,但几年下来,各自为阵的同行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抱团才能赢得定价权、赢得话语权。
    刘庆松的愿望,与“12345工程”中建立三大特色产业电商平台不谋而合。其中之一的脱水果蔬食品电商交易平台将由兴化市经信委和兴化脱水蔬菜行业协会牵头,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方式,该平台有望成为全国最大最专业脱水果蔬B2B交易平台。
    除脱水果蔬外,兴化市供销总社将联合安徽徽联手机支付公司搭建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专门开展兴化大闸蟹、兴化大米等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即期撮合、预售、结算、融资等服务。而戴南镇将与央企中国供销集团中再生公司合作,建立“中国(戴南)不锈钢电商交易平台”,年内将建成并试运营。
    “三大平台将有望汇聚百亿级的电商交易规模,平台搭建其实是聚力的过程,会加速推动兴化农村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兴化市商务局副局长成长义表示。
    “淘宝村”求变“聚宝盆”
    “山东,3条仿古木船,从事水上餐饮,请报价。”记者见到兴化市竹泓镇楚风船业公司总经理周永才时,他的旺旺客户端跳出了即时留言。2007年时,他从网络公司辞职,摇身成为楚风船厂的老板,出演了一幕“IT精英”变“木匠”的好戏。
    在周永才所在的竹二村,木船制造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仅剩2名传承人。去年,楚风船厂实现销售2000万元,其中九成以上源自电商渠道,这个数字比2名传承人各自船厂加起来的销售额还要多。
    周永才的故事,如今已不仅是竹二村村民的谈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凭着祖辈传下来的木工手艺,学着周永才在网上开店。但网店怎么建、如何管,又成为大伙儿的烦心事。
    “‘12345工程’提出培植四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将依托村级现有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基础进行扶持。”竹泓镇电子商务发展办公室主任周世洋介绍,打造“淘宝村”,正需要“12345工程”帮忙。其中之“1”的兴化电商产业园规划建设8万平方米,将引入物流仓储、配送等电商配套机构。“2”所代表的电商培训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将为中小电商提供开店辅导、货源推荐、产品开发、品牌创建、技术支持等全程孵化服务。
    “除了竹二村,我们还将打造以脱水蔬菜产销为主的垛田镇王横村,以大闸蟹产业为主的安丰镇黄庄村以及以不锈钢产业闻名的戴南镇董北村,希望‘淘宝村’能形成村民增收的‘聚宝盆’。”成长义说。
    村村“触电”全覆盖
    对大多数城里人而言,逛淘宝、开网银、收快递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如果住在乡下老家的爷爷奶奶想从网上买点工具、淘件衣服,那又该如何是好?
    别急!作为“五进”活动之一,“电子商务进百村”是“12345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兴化市全部600多个行政村将全部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点。除了为农村电商从业者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外,还能为普通村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水电费代缴、金融保险代办等综合服务。玩不转电脑、手机的农村老人只需到服务点知会一声,网购商品就会送上家门。
    “今年我市将先期建成200个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点,到2017年将力争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成长义说。
    成长义介绍,除了便捷实惠的“进百村”、“进社区”,“12345”工程还将积极促成兴化农村的各类企业、市场、家庭农场与电子商务联姻,鼓励开展网络营销,支持其自建门户网站,搭建营销平台,引导各类农村市场主体开拓B2B和B2C销售渠道,为从“地里刨活”到“云上掘金”借力搭梯。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