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97家劳务公司带动就业万人

来源: 时间:2015-03-25 点击数:

    据悉,太仓已连续五年获得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东林村村民王雪芬的父母都已年过六旬,但告别土地的老人却闲不住。她的父亲在附近印刷厂打工,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母亲加入了村里劳务合作社的园林绿化公司,一年下来也能挣1万多元,再算上社保补贴,一年下来,父母总收入超过了4万元。园林绿化公司管理员王喜忠说:“合作社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也稳定了我们老年人在社会上的一个地位,起到一个和谐作用。”
    东林村村主任张耀忠说,2007年,东林村因“金仓湖生态公园”项目失地又失业的农民达700多人。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东林成立了劳务合作社,把这些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缺少技能的“5060”人员纳入进去。劳务合作社下设物业管理公司、园林绿化公司等7个公司。所有东林村的失地农民,只要愿意,都可参加合作社工作,成为公司员工。村里的劳务合作社拿到项目后,和其他公司一样接受考核打分,按绩效发奖金。目前,全村757名50岁以上的大龄村民中,有450人进入了劳务合作社工作,工资加奖金人均一年2.3万元左右。
    近年来,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强村富民两大目标任务,太仓“双管齐下”激发农村活力:扶持发展合作农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农村劳务合作平台,开拓农民就业增收新路。
    太仓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为推动劳务合作社发展,太仓去年专门成立了农村劳务合作社指导站,同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务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对按照规定登记、运行良好的劳务合作社给予2万元开办费补助;把村(社区)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公共服务的16个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一律发包给农村劳务合作社。
    至2014年底,太仓已组建农村劳务合作社97家、入社农民5969人,并带动季节性就业(临时用工)超6000人,社员人均分配17447元。
    为激发农村活力,太仓坚持大力发展合作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去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同时下拨补贴资金4188万元,推进土地向村集体规范有序流转。至2014年底,农村土地流转至村集体面积累计达26万亩,占农民承包土地的77%,太仓全市合作农场已发展到102家,自主经营面积超过12万亩,2014年实现总收入4.7亿元。此外,太仓创新实施“一个院校+若干基地”教学实践模式,与苏州农职院、江苏农职院等建立委托培养关系,两年招录定向委培生207名,并选取典型合作农场为实训基地,开展“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教学,培养和造就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