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专家高度肯定射阳联耕联种模式

来源: 时间:2015-03-24 点击数:

    3月21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联合组织专家学者来我县研讨联耕联种工作。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王乐君、省农委副主任祝保平等一批国内知名农业专家学者会聚射阳,对我县联耕联种模式进行深入研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戴荣江参加调研活动,并向专家们介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县委副书记、县长唐敬出席交流研讨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邱德兵,副县长徐曼等陪同。
    上午,专家学者一行在戴荣江等陪同下,先后实地察看了海河镇联耕联种育供秧基地、海河镇三河村及四明镇新南村联耕联种现场、县凤凰万亩蔬菜基地。
    戴荣江介绍说,射阳地处苏北沿海,幅员辽阔,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独特,民风淳朴友善,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后发优势明显。年初,根据省、市委最新要求,县党代会明确了“创塑全新印象、奋力后发崛起”的新定位,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进位次、三年争先进,三年干成五年事,力争‘十三五’进入全市第一方阵”的新目标,提出“绿色引领、调转同步、扩量提质、改革创新、奋起直追”新要求,紧扣“九抓九强”,坚决打赢“九场硬仗”新举措,创塑“沿海兴经济强、农业优农民富、旅游旺人气足、城乡美民生好、士气高风气正”新印象。全县百万人民正围绕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新印象,提振精气神、奋力求作为,为射阳后发崛起埋头苦干。
    戴荣江指出,2013年秋播以来,我县首创联耕联种,推行破除田埂、联耕联种的家庭合作经营新模式,有效解决“大包干”造成的土地碎片化、无组织生产和分散经营三大难题,快速推动农业规模化、农机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得到参与农民的普遍欢迎,实现了家庭经营效益最大化。联耕联种是新形势下我县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得到国务院汪洋副总理的批示和肯定,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新的一年,我县联耕联种工作将在提升内涵上做文章,以联民联社为前提,以联耕联种为基础,以联管联营为关键,以联工联商为方略,以联心联富为目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推动射阳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希望通过这次研讨活动,进一步寻找联耕联种工作存在的不足,全力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王乐君充分肯定了我县联耕联种工作的探索与创新,认为射阳模式在全国各地具有推广价值。他希望射阳进一步提升联耕联种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体系创新,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推进联耕联种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下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学者还对我县联耕联种模式进行交流研讨。在研讨中,与会专家、教授对射阳县联耕联种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射阳县以村两委组织面广量大的分散农户,破除田埂,家庭合作,形成的“多户一田”规模,创造了市场,激活了本地民间资本。农民无需额外投入资金,服务组织只要购买装备做好服务,加速了生产型组织的裂变扩张。相较其它规模经营形式的不同程度弊端,联耕联种能融组织、土地、服务、技术等规模优势为一体。他们一致认为,联耕联种符合国家政策走向,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门槛低、易组织、可复制、易推广,为传统农区土地不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探索出了一条捷径。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江苏省耕保站副站长王龙俊、县农委主任戴亚生分别作《我国粮食规模经营发展特点与趋势》、《打破旧瓶颈、适应新常态,创新思路迎接农业产业新未来》、《家庭分散经营增粮富民的现实选择》讲座。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