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老牌生态园瞄准“新精特”

来源: 时间:2015-04-21 点击数:

    城厢镇电站村是太仓市最早开发生态园的村之一,因为生态环境优美、蔬果产品丰富在我市及周边地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村、中国特色农庄、苏州市十大美丽乡村等称号。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农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电站村正在以新品、精致和特色为目标,加快打造“升级版”的生态园。
    林果为特色10年建一园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电站生态园中的果蔬生产不仅形成了规模,而且因为合理布局,还打造出了优美的景观。顺着主干道走进生态园大门,两边都是连排的葡萄架,几乎一眼望不到头,葡萄藤已经长出了嫩叶,一些工人正在架下除草;稍往里就是生态园的标准大棚区,种植的主要是草莓,另外,还有火龙果、蚕豆等果蔬;顺着大棚再往西,路边错落分布着桃树林、梨树林、油菜地,油菜花已是金黄一片。经过前几年的清淤整治后,生态园中的河水特别清澈,岸边更是垂柳依依,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生态园从2005年底开始建设,到现在快10年了,占地已有3180多亩,其中林果种植面积1000多亩,主要种植葡萄、早春红玉西瓜、甜瓜、草莓、翠冠梨、黄桃、枇杷、猕猴桃、火龙果、樱桃等林果及各种蔬菜,像葡萄、西瓜、甜瓜是建园之初最早种植了,并为电站林果打出了品牌;翠冠梨、黄桃等是前几年引进的,这两年已实现了规模产出;而草莓、猕猴桃、火龙果、樱桃等是最近两年陆续引进的最新品种。随着林果品种越来越多,现在生态园一年四季都有瓜果上市并开展市民采摘活动。去年,生态园实现农产品销售2100多万元,实现利润360多万元,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新品引进步伐从未停止
    从最初的葡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一年四季有水果和时令蔬菜上市,电站村引进农业新品的步伐从未停止。
    去年秋天,我们就在电站生态园看到了奇特的一幕:生态园中部的一片毛豆地里,粗看是枝繁叶茂,但细看之下,却能发现很多叶子上有虫咬的孔,更让人吃惊的是,叶子上还爬了不少青虫,这些青虫和农村偶尔见到的大青虫相似,大的有四五厘米长,头上还有两个“角”,一节一节的肚子吃得圆鼓鼓的,看上去有点吓人。
    原来,这些青虫是电站村与苏州可喜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的农产新品——豆丹。毛豆地要收的不是毛豆,而是这些青虫。豆丹由豆天蛾产卵孵化而来,生长阶段分成1龄到5龄,当时豆丹已经到5龄阶段,马上就可以上市销售了,但去年的那批豆丹不会上市,主要是用来育种,要等它们钻地化成蛹,蛹再羽化成豆天蛾,然后产卵,为今年更大规模养殖作准备。
    生态园工作人员介绍说,豆丹最早是连云港一带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虽然看似吓人,但经过独特的烹调后却鲜香可口,在当地素有“无丹不成席”之说,近几年更是逐渐风靡江淮一带,并且流行至上海,主供高档餐饮店,很受欢迎,生态园所产的豆丹,市场目标就是上海等地餐饮企业,也会往江淮地区销一些。
    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说,电站生态园能得到持续发展,不断引进农产新品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在信息发达,市场竞争激烈,一种农产品在市场上受追捧,很快就会有人跟进,因此需要不断引进新品,有了新品种,再加上电站生态园的牌子,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去年,电站生态园除了引进豆丹,还引进了火龙果、猕猴桃、樱桃等新品种,进一步增添了生态园的产品优势。
    葡萄是电站生态园最早开发的农产品,目前葡萄园仍是生态园中最大的果园。但我们发现,今年的葡萄园悄悄地“变了脸”,园中入口通道两边“迎客”的葡萄藤根部,以前是光秃秃的,现在经过整修,葡萄藤根部打上了一圈小木桩,整个通道看上去比原来美观很多;通道边的空地上原来陈旧的塑料桌椅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木制的秋千椅和休闲桌椅,这些桌椅还特地加工成了以前农村常见的手推车的样子。
    从去年底开始,生态园中的葡萄园和垂钓中心等部分项目已经进行了提档,目标是尽可能做得更精致,仅购置的大小秋千椅就有12套,休闲桌凳有21套,已经布置到采摘园和垂钓中心;还对生态园入口处的停车场进行改造,建成了长廊、亭子,在不影响停车的情况下,既提升了入口处的景观,又可以供游人休息。目前,还在对园内的一些破损路面进行修补、提档。
    同样为了做精,去年,在电站生态园中还建成了一个50亩的桃花岛和一个30多亩的莲藕池,桃花岛上种满了桃树,桃树下放养家禽,既有农产品产出,更能成为生态园中的一个景观亮点;而莲藕池,在夏天是一道风景,游客可以赏荷叶、观荷花,到了秋冬还能收获莲藕。
    王义平说,有了林果等农产品的优势和良好的生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是必然,而只有把生态园的各个角落、细节都尽可能做到精致,才可能更好地吸引、留住客人。
    精致为发展休闲旅游奠定基础
    特色项目打造新优势
    仗义泾是横穿电站生态园的一条河,以前河南岸都是农户拆迁后的宅基地,现在这里正在建设竹种科普园、农耕文化风情园等农业旅游配套项目。
    在现场可以看到,从仗义泾桥往西,已经新种下了一大片竹林,竹林绵延了近百米,几位工人正在用竹竿把刚种下的竹子固定住,防止新种下的竹子倒伏;而桥往东的空地上,除了种上了一些树,还修建了几座亭子,河岸边还安装了两部从前农村用来灌溉的水车。
    据介绍,桥西是生态园新建设的竹种科普园,主要栽种各种从浙江引进的竹子,既丰富生态园的景观,还能向游客普及竹子方面的知识。而农耕文化园中,不仅有休闲亭、游艇码头,还设有水车体验区,游人来了,既可以划船穿行园区,感受水乡生态文明,也能踩踩水车,体验一下传统的农耕文化。
    王义平表示,采摘、休闲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以前电站生态园较注重果蔬种植业,今后他们将把果蔬种植业和农业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但要搞好农业休闲旅游,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项目,因此电站生态园中还将规划建设其他项目,如开心农场、花卉大世界等,力争把农业休闲旅游做得和林果产业一样有声有色。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