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小农机跨区作业年收入突破1.5亿元
“我这边的田块再有五六天就全部结束了,估计最迟15日就可以回到灌南抢收小麦了!”目前正在苏南某县开展跨区作业的田楼镇收割机手邱长军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今年4月底离开灌南的,两个月的时间,我这边已经挣了三万多元了。”据县农机部门统计,像邱长军这样目前在外参与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有2000多台,其中高性能收割机1000多台,常年辗转在全国各地进行跨区作业,每年可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我县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股份公司、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等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购置大型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新型高性能机械,并利用农机年检及驾驶员安全学习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对加快农业生产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增强机手开展好跨区作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组织推广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一条龙植保等服务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益。
“我县跨区作业从每年4月中旬开始,先进入湖北、四川等地,收割油菜,接着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河南、安徽、江苏、江西、一直到黑龙江,12月初结束,在跨区作业这一块,高性能收割机作业时间最长,效率也最高。”县农机局副主任科员刘海娟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引导有经济头脑的收割机手,购置了8台维修服务车,跟随跨区作业队伍转战各地,做好跨区机手的维修服务工作,解决了机手在作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顺利作业,这一做法得到了各地媒体的高度评价。”为保障收割作业的顺利进行,县农机部门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通过不同形式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全部轮训一遍,提高机具完好率、牌证率、年审率,消除农机事故隐患。还积极联系组织收割机经销商,配备维修服务车,随跨区作业队伍同赴作业现场,实现农机维修跨境服务到田头,确保跨区作业和“三夏”农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黑龙江红星农场,提到灌南跨区作业队伍,当地承包户都啧啧赞叹。为了开辟市场,县农机部门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前往黑龙江、新疆等地,积极联系当地负责同志,推介我县的跨区作业队伍。在作业过程中,县农机部门每年都会安排分管领导亲赴跨区作业一线,发挥了服务与组织管理双重职责,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与作业环境较好的外地农机管理部门进行联系。充分利用网络、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跨区作业信息,协调解决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广大农机手方便快捷地掌握市场动向,确保机手效益。同时又对赴当地作业的1000余人进行组织管理,确保作业安全。这种由农机局分管局长亲自带队,农机化作业经纪人协会组织实施,跨境管理服务,走市场化运作之路的创新组织模式,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目前,灌南跨区作业已成为了很多外省农场家喻户晓的品牌。这种品牌化经营来自于县农机主管部门的引导与支持,来自于组织人员以及作业机手的共同努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