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宣战
水清清、天蓝蓝,美丽启东我的家。规模宏大的农村水环境治理,使美好家园愈加亮丽清新、风物宜人。但农村畜禽粪便污染却如同毒瘤在侵蚀家园清澈的沟河、清新的空气、可人的环境。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绝不能再“任性”地糟蹋来之不易的乡村美好水体和空气环境!
粪污触目惊心
近年来,启东市农村畜禽粪便污染情况虽历经多次整治大有好转,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综合市水务、农委、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全市目前养殖规模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近1800个,已基本完成粪污治理的1050个,至少还有740个需要治理。
数据是枯燥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到畜禽粪污的严重危害。6月12日临近中午,室外气温超过30度,笔者来到养猪户众多的东海镇某村一村民小组,一打开车门,闷热的空气裹着一股臭气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而越是前往养殖密集区,恶臭越严重。见有人了解猪场污染,一个路过的张姓农民愤懑指着四周:“看看,有几条泯沟里没有猪粪?”笔者亲眼目睹,周边多条泯沟的水体漆黑,水中鱼虾近乎绝迹。
“农村不少小型猪场的粪便污染触目惊心。”市水务局一位领导同感。一位畜牧行家介绍,商品生猪平均饲养期约6个月,每头每天平均排泄大小便6公斤左右,一头商品生猪总排便量高达2吨。由此可见,全市700多个尚未治理养猪场总计近20万头生猪,排放了多少粪便、污染了多少条沟河、产生了多少臭气、荒废了多少水面、造成了多少损失,并因之产生了多少纠纷?
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无情地污染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损害着民众的身心健康,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要求政府严厉整治的呼声十分强烈与迫切。正如此,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连续多年加以规范治理,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治理难度何在
畜禽粪污,人皆恨之,为何难以彻底根治?原因在于小型养殖场受利益驱使,少有人舍得主动地投资于粪污治理。
海复镇政府一位姓杨的干部多年关注畜禽粪污,他认为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四点:一是法制和环保意识淡薄。少数养殖户擅自在自家责任田上搭建养猪棚舍,然后随意处置粪污。他举例,海复镇某村有3个养猪户常年存栏生猪均在150~200头,而与之配套的蓄粪池不足30立方米,在猪粪堆积无出路的情况下,养猪户就任由猪粪排入附近泯沟当作天然粪坑;二是设施简陋,不愿投入。最近二三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和镇村组织屡次三番上门建议养猪户建设封闭式蓄粪池、开发利用沼气、实施粪便干湿分离等环保措施,但不少养猪户以种种借口拒绝投入;三是偷排严重。部分养殖场虽然建有治污设施,但为节省成本,采取阳奉阴违手段暗中偷排;四是违法成本太低。国家现行的有关畜禽养殖的环保法规,仅确定对规模养殖的管控,但事实上,即便是百头左右的小规模养猪,如不投入必要的环保设施,也足以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治理污染,重拳出击方可效果明显。而正是这些年来种种查处难、执法难、关闭难、治理难,致使全市畜禽养殖业界不少户头虽粪污四溢却少受严厉处罚,污染环境却未付高昂代价,为害一方却未负刑事责任。种种低成本违法行为,客观上为畜禽养殖污染留下了滋生的条件和空间。
整治没有退路
畜禽粪污治理是水环境综合整治中难度最大的重要工程,事关社会文明、村庄秀美、民众福祉。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制定对策,各镇乡及村级组织联手行动,一场全民发动,治理畜禽粪污的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已经打响。
整治畜禽粪污,市环保、农委、水务等部门加大执法处置力度,今年内,将对所有污染严重的养殖场依法实施限期整改。在此基础上,将畜禽粪污治理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考核重要内容,对拒不采取整治措施的养殖场同时采取不予配发耳标、不予开具检疫证明等措施,确保粪污治理全覆盖。
治理粪污,还应着力解决畜禽粪便出路。市农委正采取相应措施,力争在一二年内逐步关闭拆除污染较严重的小型养殖场,特别是全年饲养量在5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畜禽粪便通过综合开发利用,重新变成宝贵有机肥料,以此不断促进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和绿色环保、生态健康。
畜禽粪污治理,没有半点退路。目前,全市上下正加快推进“三格式”化粪池、干粪堆场、沼气池建设,确保所有养殖场全部达到合格排放。同时,狠抓源头治理和污染整治。上月起,全市11个镇200多个村对养殖场周边粪污沟进行彻底整治清理。今年内,全市还将在重点养殖区域东海镇、南阳镇配套建设两个“集中处理中心”,其中东海镇集中处理中心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很快就可投入使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