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新南村:畅享联耕联种“红利”

来源: 时间:2015-07-23 点击数:

    时下正值水稻种植季节,田间地头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走进四明镇新南村,记者在水稻田里看到,插秧机在田地里欢快地奔跑,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栽插下了一株株、一排排整齐的秧苗。转眼间,明晃晃的水稻田呈现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
    “现在种田全都是机械化操作。去年我们村已经实现了联耕联种全覆盖,目前无论是种植,还是翻耕、收割,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操作,集中进行收耕种,省时又省力。”新南村的党总支书记刘景华说。
    新南村是传统的农业大村,2013年的“联耕联种第一村”让它蜚声全国,2014年该村已实现全村7个组联耕联种全覆盖。“我们村大力度推广联耕联种主要有三重考量,首先是村里每年要产生近万吨秸秆,秸秆禁焚烧、难处理,为此村里大费周章,而使用大型机械粉碎秸秆、深翻作业、全量还田则完全可以打消顾虑。再者是从全村人口年龄结构出发,我们全村2960人中1800人是无劳动能力的儿童、老人,700多人正常在外打工,可以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力大约在四五百人,劳动力很有限。”刘景华告诉记者。
    “当然,最重要的是,实行联耕联种可以将劳动力从农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的工作,增加农民的收入。”刘景华介绍说,之前全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而2014年联耕联种全覆盖后,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9600元。
    “今夏省农委小麦测产专家组来我村对小麦进行实打实收测产,亩均产量达到1080斤,产量比之前每亩增收300斤,收入估计每亩也要增加300元左右。”刘景华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由于实现了联耕联种全覆盖,新南村还牵头成立卫东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大型农机设备17台(套),不仅能满足全村农业生产的需要,还跨村、跨镇作业。三夏时节,农机手们开着大型收割机,帮助四明镇建华村、海河镇陡港村进行小麦收割。“我们村将继续保持优势,深化联耕联种模式,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刘景华满怀希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