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三天农博会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为期三天的农博会于昨日落下帷幕。受车展、天气等因素影响,本届展会人流量为8万余人次,较去年有所减少,销售额为1000多万元。展会期间,不少农企、家庭农场负责人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寻求新的合作机会,而农业资金、人才紧缺已成为他们聊得最多的话题。
阳山桃博士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恽晶慧说,他和他的团队今年已为250多户农户销售阳山水蜜桃近800万元,较去年增长近一倍。但这样的速度在他看来仍是嫌“慢”。他介绍,“如果能从品种选择、桃苗培育、种植技术等方面更好地把控,桃农销售收入还会较大幅度增加,但基于人力、种植等成本高,自有资金不足,农民抵押贷款难等因素,致使我的运营团队没法扩大,农产品种植、营销的改变只能慢慢来。”
采访中,不少像他一样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农民都表示目前大多只能靠每年不断积余的自有资金慢慢改变生产方式。“无锡人多地少,适合发展精致农业,由于缺少资金,大家都只能慢慢来,从长远看是否会失去最好的市场发展时机?”宜兴云湖生态白芹家庭农场主许智渊说。
农业人才已成为无锡紧缺型人才之一。江阴陶丰源家庭农场主钱广华说,油桃、樱桃等农业经济作物种下去后一般要三年才能结果,由于品种、土壤、温湿度等不同,种植技术也有差异,但现在要找到果树等经济作物类的专家型人才来指导并不容易。像他虽是学园艺的大学生,但种樱桃是“生手”,只能通过书本、网络及向学校老师咨询等方式,在不断的失败、亏损中慢慢积累种植技能。市农技总站人士也表示,该站的稻麦、蔬菜专家较多,但果树类专家与之相比少得多。一些农场主由此建议,对种植面积较多,或产品发展前景较好、适宜地产的果树类等经济作物,按樱桃、梨、油桃等不同科类配备不同的专家库,并健全网络咨询手段,这样一来农民在种植方面会少走很多弯路。
江阴云秀禽业合作社负责人何东的父亲养鸭约10年,经验丰富,却在2008年亏了30万元,又身患重病,于是他在大学时辍学回家养鸭。头脑活络的何东通过网络,在原料采购、销售方面砍掉了中间商环节,直接与厂家联系,一天的饲料能节约2000多元,售价每斤提高0.2元,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何东表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的农产品才是制胜之道,不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都是“单打独斗”,如果以后这种行业间的联络能多些,行业信息充足些,那么他们前行的动力会更大。
“现在好产品要会吆喝才行,但多数农户只会传统的等客上门、口口相传的营销方式,已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宜兴太华龙珠家庭农场主蒋香保说。江阴邵氏食品公司负责人邵俊英也说,他们以前也尝试过网络销售,但生鲜农产品保鲜期短,后来没搞下去,如果有专业营销团队能通过包装等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就能更好地降本节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