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德润农民成最美风景
“村里搞美德农民培育,风气可好多了,现在晚上电瓶车在院子外面停着都放心!”8月31日,东海县牛山街道张庄村村民宋如红在自家的小超市里边忙着看店边照顾孙女。她对村里的变化非常满意:“我嫁到张庄30多年了,这两年日子最好,有时候从楼上下来都说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我们村有这么好吗?”
东海县2013年启动“美德农民”培育行动,通过绘美德文化墙、开美德大讲堂、设乡村贤德榜、树村规民约碑、制家训家规、建农村志愿服务站和村民文化广场、整治村庄环境等八项活动做载体,面向农民开展美德教化活动,给广大乡村带来新风尚,提升了“软环境”。
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启发说:“我们通过‘美德农民’培育行动,让村级文明建设有目标、有方向,润物细无声地播下美德与文化的种子。”
在白塔埠镇于庄村,农家小楼的墙面上到处可以见到一面面“美德文化墙”。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写标语、涂广告,村民都是反对的;现在画上“美德文化”,那真是抢着要画呢。今年4月,于庄村组织乡村画师在村里绘制美德文化墙时,村民冯秀芳见自家墙上一片空白,着急叫回了已经收工的画师。后来经过商议,她家墙上画了一幅“豁达乐观”主题的宣传画。画上,一家三口手牵手,在公园游玩,画面左侧是“视野远,胸襟宽;遇困难,等闲看;讲原则,无心计;重大局,轻枝节”的顺口溜,图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于庄村妇女主任冯同丽告诉记者,这样的宣传画,在于庄村有30多幅。“经过村庄环境整治、美德教育,村里矛盾少多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其实有很多小事变大,是因为我们农民不善于沟通,一吵一打,仇怨就大了;现在提倡多沟通,流水的问题、杂物堆放的问题,沟通沟通矛盾就没了。”
“我们东海县110万人口中,还有85%左右在农村,我们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文化迈上新台阶,不能忘了住在乡村的广大农民。”东海县委副书记、县长朱国兵说。
在“美德农民”培育行动中,该县按照农民文化娱乐有阵地、有载体、有活动的要求,积极打造“便民文化服务圈”。目前,全县300多个村,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建立了“美德大讲堂”,4000多名农民志愿者精心设计内容,让“美德大讲堂”发出“最美声音”。
“这些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都是经过村民代表层层评选出来的。”桃林镇北芹村党支部书记陈波指着设在村委会旁边的“乡村贤德榜”说。东海县在试点村均设置了“村民贤德簿”和 “乡村贤德榜”,实时记录村民诸如诚信经营、捐资助学、敬老爱老等方面的善行义举,每年评选一到两次美德农民。同时,该县还开播了公民道德建设类电视专栏《德润晶都》,每周一档播放“凡人善举”,《东海日报》每月推出“十佳新人新事”,最大限度地推出“东海好人”群体,使先进典型由“盆景”成为“风景”。
“古传家规宣明训,谕后房族众儿孙……”谈起家训家规发挥的正能量,房山镇杭庄村老农杭林山一脸自豪地说,“现在和村里几个同族老人弘扬家训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这个村的“杭氏家训”大讲堂吸引了很多旁姓村民,一起听他们讲家训家规的故事。在今年春节前夕“三下乡”活动中,全县书法家撰写的近千幅古今经典家训家规,不到一小时就被农民一抢而空。
两年多来,东海县蝉联省级文明城市,“美德农民”培育行动已在2014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并入选《江苏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一书。霍永花、胡继汕、许文明等一批“草根农民”上榜中国好人、江苏好人,和已公示出的1200余名“美德农民”一道,在全县农村形成了群星璀璨的“最美东海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