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六大工程”推进高层动迁社区管理服务

来源: 时间:2015-09-17 点击数:

    如何让搬进高楼的动迁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共创城市文明,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苏州高新区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13个高层动迁社区中以“六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多元共治”,扎实做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有效提高了农村动迁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一、“规划引领”工程注重居民实际需求。项目前期规划注重考虑社区居民的人性化需求,精心安排选址,综合考量安全、环境、医疗、教育、商业等各种因素,力争把最优质的区位留给高层动迁小区,把最方便的地方留给居民办事,把最宽敞的空间留给居民活动。充分尊重民俗民风,从房屋户型、小区绿化、公共活动场所和停车位的设计,到社区用房、农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配套,都力求精益求精,符合居民要求。
    二、“源头防范”工程前移居民服务关口。把好“选聘关”,选聘一流物业管理团队,加强物业服务考核,推动物业公司规范化运作。把好“接收关”,认真做好新建动迁小区的房屋验收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因房屋质量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把好“入住关”,交房时要求业主签订装修管理协议、缴纳保证金,明确房屋结构改造及装修材料消防要求,社区民警第一时间对出租房屋进行入住居民登记。把好“进出关”,按照“严进宽出”标准,全天候守护好小区大门、楼道门、地下车库门,严把门禁卡办理环节。
    三、“安全保障”工程夯实居民安居基础。加强人防,社区警务人员和物业公司保安每天对小区进行全方位、网格化巡查,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目前,全区高层动迁社区有警辅、治安志愿者、楼道长、网格长等在内的“红袖标”1500余人,星韵花园、浒墅人家等已交付使用的高层动迁小区基本实现“零发案、零火灾、零群租”目标。加强物防,推行小区“一卡通”,对小区内外实施物理隔离,实现以卡管人、管车、管物。加强技防,设立智能门禁、门窗安防、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等装置,有条件的小区还引进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系统。加强制度防,编印《社区法律读本》,制定小区规章制度、居规民约,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四、“联动共治”工程优化居民治理环境。全力推行“公治”,区、镇两级政府帮助各小区成立居委会、业委会,选聘好物业管理公司,建立矛盾调处机构。今年1-7月份,高层动迁小区共调解纠纷1350余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9.9%。积极推行“自治”,社区居委会、社团组织和小区业委会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各司其职,政府职能部门按照“政社互动”清单,向社区下放部分公共管理职能,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摸式。重点推行“业治”,引进良好物业管理团队,依靠专业的力量管理小区。严格推行“法治”,对小区内乱停车、乱贴划、乱堆放、乱开店、乱种植、乱出租、乱搭建等现象,各相关部门严格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五、“公共服务”工程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强化因需服务,推行“三个一”工作法,即错时工作“一小时”,实施“早八晚六工作制”;领导带班“一早巡”,每天明确一名社区负责人提前半小时对小区进行全面巡视;社情民意“一日结”,做到居民诉求不隔日。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民政优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组建“社区司法服务站”,定期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建立“出租屋房产超市”,为居民出租房屋提供免费服务;健全社区干部上门入户制度,每名社区干部每年走访70户居民。
    六、“文明提升”工程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弘扬核心价值观,利用社区广场、社区文化站、社区课堂等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公序良治,社区干部和物业人员通过耐心引导、堵疏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文明风尚。丰富文化活动,组建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目前全区高层动迁小区已建各类文化团队近20个。建构智慧社区,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进一步完善高层动迁小区无线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网络服务,视频监控、智能充电等物业管理与安全服务,家庭安防、居家养老等智能家居服务以及电子政务、网上收费、医疗健康等便民生活服务。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