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农业园区描绘江南水乡新画卷
近日,记者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访时看到,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房屋整洁靓丽,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不远处的村民们忙着粉刷墙体,铺设绿化带,干得热火朝天。村貌的整洁与村民的勤劳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江南水乡新画卷。
今年,园区根据上级要求,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村1个、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1个、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1个,总投入约3200多万元。重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庄道路、河道驳岸、配套设施等项目。自3月份启动以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各项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常南社区,记者看到,常红路沿岸,建筑工人们正干得起劲。居民朱正义坐在门前的摇椅上,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工人们在帮我们改造围墙呢,本来我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现在一改造就像新房子一样。”一旁的老伴也笑得合不拢嘴,指着一间毛坯小屋告诉记者:“这里本来堆放了很多杂物,又占地方又不美观。现在准备装上抽水马桶,变成卫生间,宽敞整洁多了,等建好了以后就跟住在城里一个样!”
园区爱卫办副主任马利平告诉记者,常南社区这次改造涉及到3个村民小组的农户270多户,共投资了1538万元,目前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改造主要包括生态护坡和河道驳岸整治,破旧围墙改建统一造型和规格,污水管网铺设,重新修建村组道路,沟渠填埋等等。”马利平表示,朱大爷家门前的宅前道路也会重新修建,建好后将接通常南四季果园和常阴沙花海,更好推进农旅融合,进一步延伸美丽村庄建设内涵。
来到常沙社区美丽村庄建设点位核心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笔直、干净整洁的马路,尽管是乡道,也配置了绿化、路灯、景观。道路一侧是白墙黛瓦的房屋一字排开,一侧是大片绿色的广袤田野,站在农户家门口放眼望去,十分惬意。每个院落外面不见柴草堆积,有的只是花草点缀,原来“蜘蛛网”般的“三线”也已全部入地。“过去,各家门前都是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现在不一样了,看着这么干净的道路,谁都不忍心乱丢垃圾。”村民刘智勇说,如今,通过美丽村庄建设,村里路修了,垃圾没了,到处都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每天出门看着村子里到处清清爽爽,大家心里敞亮多了。
记者注意到,村子入口处有几面白色的“景墙”,已经有工人在墙面上喷绘图案。马利平告诉记者,园区的每个美丽村庄建设点位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题,在建设过程中,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常沙社区是以‘竹’文化为主题,我们在文化景墙的绘制中主要选择与廉洁有关的内容。”为让广大老百姓看得更明白,文化景墙在内容设计上也将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连环画、诗歌、顺口溜等形式,在贴近农村实际、通俗易懂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知识和信息,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村民。
村庄建设,规划先行。为切实提升园区美丽村庄规划编制和建设水平,园区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方案确定、工程推进、整改提高、总结验收”四个阶段,实施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监督“一线工作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加压紧逼”的推进态势。
在推进过程中,园区还印制了600余份《倡议书》、《告居民书》发放到涉及农户手中,社区电子屏幕不间断播放宣传口号,在主要道路悬挂横幅,召开了村民代表会、小队长、老党员等各类会议,采用上门征求村民意见,公示上墙等多种形式多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参与整治氛围,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长效管理中,号召村民争做美丽村庄建设的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园区还专门组织美丽村庄建设核心区域的老党员、老教师、群众代表参观了南丰、锦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以示范引路、以榜样为抓手,转变村民的意识,将美丽村庄建设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建设美丽村庄并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建设完成后,相信不仅仅是村民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心,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园区副镇级干部周兰英表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