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缕蚕丝织出致富梦 ——射阳县蚕桑业发展纪实
蚕桑业是射阳县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射阳蚕桑业发展始终坚持“上规模、创特色、量质并举”的发展思路,突出基地建设,硬化设施投入,提升蚕业科技含量,提高服务水平,蚕桑生产保持较好的持续发展势头。从2007年到2014年,我县桑园面积从3.28万亩发展到5.8万亩,蚕种饲养量从9.2万张发展到17万张,实现了7连增,除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实现了超历史。2015年,射阳秋蚕饲养87000张,张单产平均39公斤、同比增3公斤,生产蚕茧67860担、同比增1338担,茧价30元/公斤左右,蚕茧产值1.02亿元。
转变理念 蚕业布局“规模化”
有规模才有集聚效应,抱团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我县以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集中连片、依桑拓桑原则,通过连年不断调整引导,目前,全县桑园达千亩以上的村16个,桑园面积达4.92万亩。全县养蚕农户1.45万户,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886户,初步形成规模化拓植、专业化发展的生产格局。
蚕业生产设施更新升级是蚕业工作的重点,也是蚕桑稳定发展的保证。近几年,射阳县重点加大生产用房、电器化设备、桑园治虫、桑树伐条等生产设施的投入,全县建成季催青达10万张的智能化催青室一幢,推广小蚕电器化设备1.3万台套,电动伐条机械近1000台套,建成标准化蚕房7000多个,大蚕蚕房育比例达70%以上。生产设施的改善,既提高饲养能力和蚕作安全,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转强科技 栽桑养蚕“省力化”
近年来,射阳县蚕种催青方法、蚕品种、栽植模式等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尽管如此,“一个人可种100亩粮,可不一定管得好3亩桑和蚕”,说明蚕桑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产业。
射阳县依托国家蚕业技术体系、三新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支持,主推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重点推广桑园栽培新模式、桑园轻简化管理等养蚕技术,并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做好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普及。继续加快手机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12316平台”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市场信息等及时传递给广大蚕农,深受蚕农的欢迎。全县现有养蚕农户1.45万户,已录入平台的近8000户。我县还进一步健全测报网络,每年发布病虫情报9期左右,并对蚕农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村轮训的方式,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贯通服务指导“最后一公里”。
转活龙头 蚕茧经营“产业化”
射阳县现有丝绸加工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丝棉被加工企业20多家。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对蚕业发展的带动能力,我县不断强化农业招商,充分利用好蚕茧资源,筑巢引凤,今年浙江丝绸之路集团计划投资1.2亿新上20组自动缫和24台套剑杆织机织造项目将落户特庸。目前,射阳现有丝绸加工企业年用茧量占全县生产量的70%以上。
射阳县还进一步加大蚕茧市场管理,提高蚕茧质量,维护蚕茧收购市场秩序,有力支撑蚕业发展。下一步,我县将重点发展“公司+农户”,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