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街道农村公共服务让村民做主
笔者日前来到江宁街道清修社区,看到主干道两侧绿化带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修剪树枝、清理杂草。村民王师傅高兴地介绍说:“我们村现在配齐了保洁设施,村里也定时组织人打扫巷道卫生,大伙儿住得舒适开心。”据了解,江宁街道的22个社区(村)已初步建立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村庄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我们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方式,较大的社区就聘用专业队伍管理,较小的社区就聘用村民参与公共服务的运行维护。”江宁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黄龙岘等景区的管理模式复制到各个村庄,使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水平不断上升。据了解,江宁街道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实行“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按照“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原则,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管护人员,优先聘用村内低收入农户进行常态化管护,并对管护人员实行责任制管理,定人、定岗、定责、定酬。
江宁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建立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时,街道采取了统分结合、市场化运作两种模式,前者由社区按月布置工作,做好日常管护和集中管护;后者由各社区(村)列出若干标段进行公开招聘,街道、社区负责督查考核。今后,他们将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运行维护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更高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目标,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