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农副产品插上翅膀

来源: 时间:2023-08-05 点击数:

  11月17日,盐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大丰区组织召开了“全市‘互联网+’与市场监管主题研讨会”,并组织参观了大丰区恒北村。

  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是一个以林果为支柱产业的村居,全村9600亩耕地中,有8000多亩用于早酥梨种植,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其中果品收入就达1.8万元。依托林果产业,恒北村不仅建起了具有梨园风光的主题公园,发展风光旅游事业,还拉长早酥梨产业链,生产加工“梨到福到”白酒,在梨林树下种油菜、建养鸡场、养蜂场,并将精心包装的早酥梨、“梨到福到”白酒以及菜籽油、林下鸡蛋、蜂蜜等农副产品搭上互联网,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商品。

  恒北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电商发展,充分说明“互联网+”在推动特色农副产品发展乃至新农村建设上的巨大作用。作为履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职责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把监管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指导所在地乡镇村居依托特色农副产品、做特做优农副产品、创建农副产品品牌、创新农副产品包装、上网销售农副产品,不断破解农副产品产销信息闭锁、销售渠道单一、流通供应不畅等障碍,让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无缝对接,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着力提高农副产品质量。特色农副产品是村居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网络商品交易的客体,离开了特色产品、名优商品,发展电子商务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强化培育特色农副产品的意识,积极配合辖区政府及乡镇村居挖掘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栽培历史、生长过程、质地口感和营养功效,强化农副产品质量检测管理,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流程,既要保证农副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又要保证农副产品特色全、品相好。

  二是努力做大农副产品特色。农副产品的特色既有自然环境的造就,又需依赖科技进步的改良,还离不开培育方法的创新。对于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但产品特点不强的农产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学习借鉴恒北村将生长期的小早酥梨套上透明酒瓶培育至大早酥梨、再制成“梨到福到”白酒的创意,会同辖区政府及乡镇村居,制定培育方案,进行产品改良,生产出别具一格的农副产品。

  三是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品牌。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制定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培育方案,完善生产标准化体系,协助辖区政府及乡镇村居,积极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广告牌匾强化品牌宣传,努力将品牌农副产品培育成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知晓度,扩大特色品牌的影响力。

  四是致力规范农副产品包装。适度包装农副产品既有利于其特色亮点的宣传,又便于农副产品的携带,还能够使农副产品保鲜并免受损坏。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强化拟销售农副产品包装、装潢的检查和指导,在规范广告用语和包装设计,严格商标标识、厂名厂址、检验合格证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的使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副产品包装新颖度和吸引力,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是合力组织农副产品营销。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充分认清电子商务具有投资不多、环节减少、联系直接、报价透明、方便快捷的优势,鼓励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农户、企业及所在村居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设网店或宣传网页,主动联系快递公司在电子商务发达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设立投递运输中转站,发动村组干部、企业员工和乡土人才在互联网上“叫卖”包装、装潢的特色农副产品,让特色农副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向五湖四海、飞进千家万户。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