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双挂双促”带来经济薄弱村五大新变化

来源: 时间:2015-12-14 点击数:

    溧阳市在全市开展了“双挂双促”结对帮扶三年行动,即对全市70个经济薄弱村选择了70个市级机关部门和70个企业结对挂钩,70个市级机关部门各选派一名副职领导干部和一名中层干部驻村挂职,通过挂钩挂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双挂双促”活动有效地盘活了闲置低效资源存量,提高了资产发包和租赁利用率;通过土地复垦、整理、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增加租金收入;因地制宜地发展“物业、产业”经济。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地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明显提高。目前为止,已经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以下的村,预计到2015年年底,有28个村能够提前完成帮扶任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万元。
    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双挂双促”帮扶行动有效地加快了结对村的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94家,家庭农场500余家。土地的有效流转不仅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充分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作用,还使得农民在确保土地收益的基础上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从各个方面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改善了村庄环境面貌。2015年全市梳理出的361个帮扶项目中有128个基础设施项目、62个民生公共项目。市民政局投资40万元完成了天目湖镇埝前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和村庄整治,该项工程全程1.6公里,惠及1400余村民。住建委出资2万元购置路灯和电缆,帮助绸缪村玉堂新建路灯15盏,保障村民安全出行。市水利局帮助协调上兴镇村庄河塘清淤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共完成12个村71个村庄河塘清淤。通过村庄环境整治、村级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工程、村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改造等民生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了群众生活,群众普遍受到了“双挂双促”带来的实惠。
    四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双挂双促”行动开展以后,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解决一些村民急盼解决的生活生产难题,对一部分特别困难的群众给予资金救助,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挂职干部深入群众调研,倾听群众的想法,了解群众的需求,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村庄面貌的改善、集体收入的增加使得村民从“双挂双促”行动中的到了真正的实惠,进一步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融洽了党群、干群的关系。
    五是健全了民主管理机制“双挂双促”活动以村为主体,活动开展前深入农村积极调研,全面考虑群众的需求,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体现了村民自治民主性。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帮扶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村级资金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村民参与,加强了民主监督,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双挂双促”行动,农村的民主管理机制更加健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