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多项制度保证“新农村”公共维护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 时间:2015-12-14 点击数:

    为使全县农村公共维护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灌南县在公共维护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建立健全“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维护可持续、服务有依据、评价更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服务模式,努力形成以标准化支撑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的可持续开展,灌南县在工作伊始就成立了“灌南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标准》、《垃圾清运标准》、《道路管护标准》、《河道管护标准》、《绿化管护标准》5个工作试行标准,《乡镇农护办工作制度》、《管护队伍招录辞退办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护队伍管理制度》、《管护资金使用办法》、《保洁工具管理办法》、《垃圾清运车辆管理办法》、《保洁责任区划分办法》7个试行管理办法,《村干部农护工作考核激励办法》、《管护工作考核办法》2个试行考核办法等14个制度样本。各乡镇都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了乡镇农护办,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基本达到了机构、人员、装备、制度四到位。
    “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上班,正常半天的工作时间,还不耽误农活,每个月可以多挣千儿八百的,这样的工作实在是来之不易啊。”田楼镇小海村的于学洋告诉记者,“每个月的工资发放得都很及时,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一份工作,也会努力把份内的事情做好,为我们村的公共维护服务工作尽职尽责。”
    为了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能健康有序开展,各乡镇还依托农经服务中心注册成立乡镇劳务公司,由乡镇劳务公司公开招聘管护人员,制定管护职责,乡镇与劳务公司签订管理责任书,指导农护工作。由劳务公司与管护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按照“镇聘村用、镇村共管”的模式,管护人员实行动态聘用管理和末位淘汰制。全县共招聘了1395名管护人员常年在农村从事农路管护工作,这些管护人员年龄在6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不怕苦、累、脏,垃圾清运人员全部年轻力壮,具备驾驶技能。所有管护人员在上岗前全部进行岗前培训和上岗体检,并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在招聘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农村低保户、特困户等困难农户优先考虑,村干部不得兼任管护人员岗位。
    为稳定管护工作队伍,我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管护人员实行“三定”管理。各乡镇根据行政村面积、人口规模、集中居住情况、道路和沟河长度、塘口数量、自然村数核定工作量,按照工作量大小将管护人员配备到位,在每个村显著位置设置了农护公示牌,将管护范围、标准、管护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为每名保洁员配发了人力三轮垃圾车和必备的保洁工具,为每个行政村配发1辆机动三轮清运车以保障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各村管护队明确一名队长,负责本村农护人员的管理。
    灌南县管护工作正常运行一年多来,全县各地乡村生活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庄的积存垃圾已经消除,道路、河塘、村庄内的白色垃圾得到清除,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杂物堆放整齐,垃圾池(桶)配备相对到位,房前屋后无杂物,河道沟塘无有害水生植物和漂浮物,无积存垃圾。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