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六项措施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针对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发展短板的问题,常州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六措并举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协调推进。建立完善沟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统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合力。强化目标管理和督查考核,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点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有检查、进程有监测、绩效有评估。对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和效果、以及涉及示范区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检查,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舆论宣传,凝聚共识,扩大影响,营造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农业空间保护。加大对基于“多规融合”框架下的农业空间的表达和保护,在全市空间规划“一张图”中赋予农业应有的地位。以刚性约束和硬性措施保障农业特别是农业规划、“1185”布局有效落实,进一步突出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和农业生态的功能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作用。
三是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在持续增加“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在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管理权限不变、检查验收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以规划为依据,以核心片区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功能配套要求,统筹衔接各类项目建设内容、资金计划和进度安排,建立健全互相配合、良性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有序投放的整体效能和使用效率。
四是加强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谋划筹建综合性的融资担保集团,将农业融资担保平台作为一个子项目,成为政府支农扶农专业担保服务平台。通过尽快建立符合常州实际的农业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平台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银保”合作的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制度,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是深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在继续落实好水稻田、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同时,对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评估,逐步扩大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范围及提高补贴标准,加大农业生态补偿力度。
六是完善农业风险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气象预警服务对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推动农业防灾救灾方式由“政府救济”向“保险理赔”转变,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多方参与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体系机制,鼓励支持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切实强化农业保险抵御巨灾的能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