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三合村党总支: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曾经的三合村,是三口镇有名的经济薄弱村。2014年之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直都是零,贫困户有144户。近两年来,在该村党总支的带领下,以及上级扶贫单位的帮扶下,三合村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如今,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年人均收入为12650元,贫困户只剩下20户,预计今年都能顺利脱贫。
来到三合村的村民服务中心,光亮整洁的环境,应有尽有的设施,都令人眼前一亮。2015年,该村在几家扶贫单位的帮扶下,总计投入110万元,兴建了村民服务中心,集宣传教育、综合服务、推广农业新技术、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不仅是党员的活动阵地,也成为广大村民的活动场地。门前的大广场上设有篮球场,电影放映点,周围还有游园亭台,供村民休闲娱乐。平时一到晚上,2400瓦的大射灯把这里照得通明,数百名村民聚集在广场上跳广场舞,丰富农闲时的业余生活。
精彩的文化生活一定是在富足的物质生活前提下,从这点可以看出,三合村村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提升。而这多亏了该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今年,借着“党建攻坚年”的契机,该村成立了总支委员会,61名党员,被分成了3个党支部,分别是种养殖党支部、老年党支部、流动务工人员党支部。而这些党员们大多都是致富能手,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0岁的党员潘玉标是三合村的养猪大户,年出栏生猪1400头。作为种养殖党支部的成员,他给村里其他的养殖户提供了许多服务,如苗猪购置、饲料配置、疾病防治、成品猪出售等,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该村目前已发展养猪专业户8户,都是年出栏400头以上。如今发展生猪养殖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那么,该村30万的集体经济收入又从何而来?该村党支部书记潘玉军告诉记者,2014年村里兴办了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了320平米农机库,购置了11台(套)大型收割机、拖拉机,合作社有成员5人、机手12人、机修工1人。不仅为本村服务,还外出赚钱。去年收入7万元,今年收入近30万元。合作社的运行,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为全村机械化收割、播种以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幸福的家庭总有相似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对于贫困户来说,大多都是因病致贫。48岁的陈学兵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父母因患重病先后去世,留下不少债务,因妻子又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他无法外出务工,没有收入来源,生活难以为继。该村党总支考虑他的实际情况,积极为他排忧解难,不仅免费给他家的5亩地进行机械收割播种,替他省下1200元费用,还动员他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提供公益性岗位给他去做,增加他的收入。目前,他的年收入超过4000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基层党组织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三合村党总支在这方面的类似举措还有很多。比如,该村党总支还购置了30台草绳机,免费分发给贫困户,让他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加工草绳增加收入来源;带动百余户村民在家前屋后、行道路上栽植绿化苗木,进行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合村党总支,就是这样通过造血式的扶贫让村民真正摆脱贫困,带领更多的村民实现小康,共享发展的成果。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