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四措并举加强“新农村党建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灌南县百禄镇根据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准确把脉村党建在发展中的“结合点”,积极探索村党建工作新方法,通过强化功能设置、强化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来提升党建工作的战斗力、推动力和影响力,有力地激发了村党建工作活力,实现了村党建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一是强化功能设置,提升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规范组织设置,发挥村党组织的凝聚功能。根据村设置的不同特点,采取独立式、联合式、统建式等形式,因地制宜地组建成立了24个村党组织,实现了村党组织的无缝覆盖。二是加强联创共建,发挥村党组织的协调功能。以村党组织为中心,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组织镇内机关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对结对共建情况定期检查、半年初评、年度全面考核评比,推进共建主体的广泛化,达到“结对共赢”的目的。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发挥村党组织的监督功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村党建工作责任、村党建工作例会、村党建工作考核评比等制度,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村党建工作水平。
二是强化管理模式,提升村党组织的推动力。一是对各村党员实行“全权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他们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村民群众联系员、村里治安保安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等,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影响力和政治导向作用,努力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帜”。 二是对各村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 建立在职党员“村民联系卡”, 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各村、共建和谐新家园“和“在职党员四带”活动,先后组织开展24场次知识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提供入户免费体检132人次,为村民办实事825件。三是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依托村党员服务站,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室,建立健全经常性联系、教育和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党员流动情况,将24名流动党员编入村支部参加临时组织活动。四是对村特殊群体党员实行“注册管理”。对下岗失业党员,通过村党组织,从关心思想和生活入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对离退休党员从坚实理想信念入手,进行“退岗不褪色”教育,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优势,使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对生活困难党员,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定期组织慰问,关心他们的生活。
三是强化上门服务,提升村党组织的影响力。一是实施便民服务工程,把党的温暖覆盖到村庄。建立完善村服务网络,深入开展“一连心、三温暖”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建立村特殊群体和特困群众信息库,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 二是实施党员示范工程,把党的活力体现在村庄。开展村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强化党的建设,提升村党组织的服务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坚持定期的组织生活会制度,把党员干部之间谈心交心活动制度化、经常化,鼓励党员干部互相找不足、提意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把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群众上来。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