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四个“推进”谋求农民增收新路径

来源: 时间:2015-12-21 点击数:

    溧阳市把“富民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就业富民、创业富民、保障富民、改革富民、增收富民,突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这两个重点,努力提高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谋求农民增收的新路,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一是推进合作经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高社员覆盖面,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农户比例超过40%。以万顷良田工程为抓手,积极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推动合作组织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向区域性、行业间联合拓展,向土地、资产、劳务等领域合作拓展。加快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形态,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社。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解决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和发展服务业为契机,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法人和农民合作投资组建富民合作社,实现村级经济经营性收入和农民投资性、财产性收入的“双增长”。加强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全年新培育示范社30家。通过以上措施,便农民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是推进强村工程。优先安排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村建造一批标准厂房和物业出租房;结合村庄整治、土地整理,整合村级土地资源,整理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到镇,用于村标准厂房建设,实行镇村联合开发,并以此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政策的落实;实行镇(街道)范围内村与村资产联合,把村与村之间土地资源优势和资金积累优势结合起来,组建置业公司,参与镇区改造和项目开发,形成村级经济投入的规模效应。
    三是推进创业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65.9%,创业就业是农民最重要的基础性收入。加大推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政策扶持体系、管理服务平台及技能培训网络向镇村延伸,认真落实农民创业就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全面充分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把镇和村作为实现本地农民创业就业的主体,大力开发公益性和灵活就业岗位,切实组织好相关就业培训,让本地有就业意愿的农民能充分自主择业和有能力就业。
    四是推进扶贫帮困。在巩固“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帮扶活动,着力增强老区自身发展能力。突出帮扶重点。通过多种多种途径帮助老区薄弱村发展特色经济、培育“一村一品”,在具备条件地方积极扶持发展物业经济,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的机制。强化项目扶持。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走进老区,开展项目合作,带动老区工业化发展。特别是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老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重点是选好一个村书记,真正把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能力强,又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村企业家、能人安排到村领导岗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