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狠抓落实服务“三农”促增收

来源: 时间:2015-12-21 点击数:

    常州市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动力,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夏粮丰产丰收,小麦单产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畜牧业量效双增,“菜篮子”货丰价稳;农村工业产销利同步增长,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职工工资普遍上涨。据测算,预计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超过12%、10%:
    一、富民强村扎实推进。常州市制定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意见,突出抓好:就业促增收。依托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6万人,同比增长22.1%。合作促增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2个、入社农户14.6万户,总数分别达1495个、24.4万户,全市工商登记农户入社率达31%。合作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财产租赁、利息、股息收入进一步提高。流转促增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07万亩,处于流转状态耕地比重达52%;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4.91万亩,累计形成的规模经营比重达75.3%,流转价格普遍提高,农民流转收入有新增加。同时,以发展物业经济为方向、扶持薄弱村为重点、项目建设为途径,全市89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营性收入5.52亿元,同比增18.45%。市建立村级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引导辖市、区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考核。
    二、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各地投入力度不减、推进强度不减。2015年全市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亿多元,新建高标准农田5.2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8.58万亩,占耕地比重达52.5%;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面积6.4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高效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达36.8万亩,占耕地比重达16.3%。
    三、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化。做好中心镇建设推进工程。市级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在基本完成9个中心镇镇域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和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315亿元,年内要完成投资119亿元。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宣传发动,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突出工作指导和服务,强化政策扶持,严格督查考核,全市1077个自然村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市级财政专项安排奖补资金,以引导全市村庄环境的整治工作。改革试验区开始启动。武进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建设”改革试验方案已获省批复,并按照“六个一体化”发展目标,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四、“四有一责”建设取得实效。体现在:阵地建设求“实”。全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均面积达500平米以上,一批功能齐全、活动经常、服务规范的优秀综合服务中心被命名为“红领家园”。网络建设求“通”。行政村光缆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宽带网络覆盖率100%。队伍建设求“强”。推广完善村级党组织晋档升级目标管理体系,配套建立村书记档案管理、调整备案管理等制度,让每个村党组织和村书记既有“晋档升级”的动力,又有“降档降级”的压力。组织建设求“新”。采取“村+产业”、“村+社区”、“村+企业”等多种形式设置党组织,推广溧阳市“五步工作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和服务发展水平。武进区被省命名为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示范县。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