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种芹户 冬日忙得欢

来源: 时间:2016-02-03 点击数:

    悠悠后洪芹,浓浓田园情。在无锡宜兴万石镇后洪村,村口大牌子上的这两句话浓缩了后洪村人的生活状态。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水芹村”。告别“霸王级”寒潮,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冰封的田地开始融化,“停工”一周的村民喜出望外,终于可以下田干活了。
    ■白天在水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泡脚成了美好的愿望
    “老濮,我下田啦!”送走一波菜贩,水芹种植户刘祖宜抽了两根烟,跟老伴濮瑞君打了声招呼,便穿上防水裤,带上皮手套往田里走。今年63岁的刘祖宜是村里的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达7亩多。“这几天,菜贩子打电话来催了好多次,等不及了。”刘祖宜说,“知道要升温,昨晚开始就往田里灌水,好让冰快速融化。”记者发现,田边未化的冰还有3厘米左右的厚度。
    刘祖宜一脚跨下了田,水没到了膝盖。水芹地水深50多厘米,泥潭深20多厘米。水芹属低温植物,在冬季,整个儿埋在水中才不易被冻坏。弯下腰,他手指抠进泥地,将水芹连根拔起,在水中抖掉根上的泥后,将水芹放到一旁。看着田里还有一半未收掉的芹菜,他告诉记者,看来要忙到5点才能收工了,第二天还有几百斤要成交。
    今年是刘祖宜种水芹的第十个年头,平时在水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多年下来他和水芹一样练就了一副耐寒体质。记者建议他晚上用热水多泡会脚,刘祖宜笑了,“泡脚对于我来说是个美好的愿望,女儿特意给我买的泡脚盆都没用过几次,没时间,晚上活干完了赶紧要睡了,不然第二天哪有精神干活。”
    ■从四处奔波到在家待客,水芹越种越值钱
    刘祖宜的家就在水芹交易市场旁边,这里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水芹从地里拿回家后,经过“二次清洗”,摘去黄叶,用稻草扎成把,就是濮瑞君的工作。“虽然年纪大了,活也辛苦了些,但收入还算可观,还要干两年再‘退休’。”濮瑞君说,经过几年的经验摸索,村里的芹菜越种越好,不光“不愁嫁”还越来越值钱了。
    濮瑞君一边干活,一边跟记者回忆起了村里的“种植经”。2006年,村里腾出100亩地带领村民搞水芹规模化种植,刘祖宜便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干了半辈子农活的刘祖宜虽未接触过水芹,但却对其很有信心。在技术员的指点下,村里的水芹从仅能生产一季冬芹变为可四季种植,第一年2亩田有2万多收入。当时,村民们都乐坏了,十多个人涌到家里要跟老刘取经。如今,后洪村的水芹种植面积已接近2000亩,成了远近闻名的“水芹村”。
    四季芹加上品质好,还有专业大专院校前来指导,种植户逐渐从四处奔波寻找销路变为等客上门。一到丰收期,浙江、安徽等地的菜贩每天都要到村里光顾一次,刘祖宜只管一头扎在田里干活。让他兴奋的是,村里的水芹深加工厂明年就要投用了,到那时候不但不用愁销路,水芹还更值钱了。“水芹酱菜没听说过吧,我们这已经研发出来了,大伙儿都试吃过,很不错的。”濮瑞君骄傲地说。
    ■新年有个好身体,才有力气干活
    水芹是很多无锡人过年时一道必不可少的时蔬。濮瑞君说,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她干活就更带劲儿。在她眼里,自己的老伴和三个字是划等号的——肯吃苦。一年算下来,休息的时间顶多一个月,其他时间都在田间地头忙活。日积月累,老两口都积下了腰疼的老毛病。子女看了心疼,说别干了,但刘祖宜不听,“我就是个农民,农民不干活怎么待得住呢。”
    今年,老两口歇年要比往年早,要赶去广东的儿子家过新年,田里的活都要在一周内完工,所以这两天老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想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又止不住地开心。说到新年愿望,濮瑞君笑着摇头,“没啥,没啥愿望。”一旁的刘祖宜放话了,“不求多赚钱,只求身体好,身体好了才有力气干活。”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