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电商 得迈过三道坎

来源: 时间:2016-02-03 点击数:

    冬日下的荡口古镇,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古镇入口处就是甘露青鱼的一个直销点,无锡锡山区鹅湖镇松芝村的养殖户老蔡已经连续几年在这里销售青鱼,据他说,今年甘露青鱼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而全镇年底集中上市量超过了200万斤。
    这么大的量,全部从直销点卖显然不现实,除了进超市、企业团购,走线上电商之路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而据鹅湖镇水产协会会长顾海涛介绍,从去年的情况看,网上销售青鱼在30万斤左右,约占全部销量的12.5%。“我们的目标是电商销量最起码要占到三分之一,现在的比重太小了。”
    甘露青鱼的处境,是锡山区丰富农产品“触电”后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市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板块,锡山区的农业电商之路无疑前景看好,但在其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和挑战。
    冷链配套到位vs农产品标准化
    悠乐园农场位于锡山区厚桥街道谢埭荡村的一处僻静地方,记者找到这里的时候,农场负责人朱云正在往几个大箱子里装着刚摘下的青菜、茼蒿和豌豆苗,这批蔬菜即将发给上海的一个客户。
    朱云认为,制约农副产品电商发展的首要因素就在于物流。随着近年来淘宝、京东等平台的带动,“江浙沪包邮”几乎成了一句口号。其背后反映出物流的畅通与费用的低廉。但农产品对物流的要求却极高,很多农副产品对保鲜要求很高,而且时效性很强。
    “我们之前做蔬菜即使用质量最好的塑料薄膜包着,损失率仍旧很高,而这些坏掉的蔬果我们是承诺要给用户换的。”朱云说,目前农场合作的是一家日本的冷链公司,仅冷链成本就要占到全部成本的30%。
    而农产品标准化也是电商企业关注的另外一个因素,如果想将众多农副产品搬到网上去卖,这是绕不过的一个坎。
    顾海涛说,今年鹅湖镇水产协会为每一条甘露青鱼都制作了唯一对应的“身份证”号,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扫描外包装二维码,进行产品质量溯源,所购买青鱼的养殖户信息、饲养过程等相关信息全都一目了然。这当然也是一种“成本”,而对于锡山其他地方正在起步的农产品电商来说,这样的成本支出是否都可以承受,显然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电商专业人才vs农产品品牌
    从2012年开始,甘露青鱼就开始登上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起步不可谓不早,但是线上销售份额为什么做不大?还是缺乏相关的人才。
    顾海涛说,近几年互联网汹涌发展,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电商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让一个地区的农产品在电商环境中脱颖而出,品牌的力量越来越重要。而品牌背后,需要的则是运作的团队和人才。
    “像我们的甘露青鱼已经在较大的区域里具有一定知名度了,我们电商网站上提供的几个农产品,就甘露青鱼卖得最好,其他的就不行。另外像知名品牌阳山水蜜桃,它的网上销售特别红火,而我们这里的马小虎桃子等小品牌就不行。”顾海涛感慨,要提升电商线上的销售成效,首先要在线下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提升。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最重要的是对品质的坚守。悠乐园农场的朱云说,他们从一开始就将台湾农业的理念及有机的生产方式引入无锡,不用除草剂,不用化学农药,尽管这样人比较辛苦,但很多线上的客户在体验到了农产品的品质后,已经成为了农场的忠实粉丝。
    千家万户开网店vs企业建品牌,农户供货源
    目前锡山区的农产品电商已经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头,锡山区商务局的一份资料显示,去年全区利用网络营销农产品2亿元以上,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东港黄土塘种植大户蒋建康建立了网站,300亩小南瓜在网上卖掉了近4成;太湖水稻园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不断拓展优质大米营销新渠道;虹越园艺家超市搭建网络直销平台“花彩”,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年营业额达630多万元;花锦坊园艺有限公司在微信和淘宝上都开通了销售多肉植物和盆景的店铺,每月销售额高达30多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千家万户开网店”的模式有其好处,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信用问题,就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农产品如何保障质量。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可供选择:让领头企业把所有农户聚集起来,让其按照严格的标准来生产农副产品,一方面企业用保护价对合作农户进行采购,从而保障农户收益,而由于产品按照严格的标准生产,也更容易卖出好价格,企业也取得盈利,从而达到良性循环。而有了龙头企业,更容易形成规模化,从而有了量和质的保障。
    眼下,位于锡山区厚桥街道中东村的桃梨合作社正在做这样的尝试,领头人、种梨大户吴雪春凝聚了100多个农户的力量,在统一管理下的400多亩皇冠梨,眼下已经与上海东方卫视购物平台签订了协议,预计今年可以在40万斤产量中通过线上平台完成35%的销售。
    在采访中,锡山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将围绕花卉、青鱼、大米、灵芝等特色农产品加快电商应用,培育一批跨区域、专业化的交易平台,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服务体系。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