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兴化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总投入32251.8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8013.5万元。土地治理项目累计投入2219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0600亿元,自筹资金159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6.1万亩,共完成新建排涝站25座、圩口闸33座、电灌站322座、机耕桥535座、硬质渠20.66公里、过水涵洞3426座、机耕水泥路324.867公里、购置变压器61台、架设电力线路143.96公里等。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643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1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316.4万元,共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38个。
二、主要成效
1、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改造的中低产田,基本上成为桥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五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共新增粮食近1990万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为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2、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规模较大、带动面较广、竞争力较强、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年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643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1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316.4万元,共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8个。同时,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建设发展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种养基地、储藏保鲜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促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型和半紧密型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让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真正为我市农民带来了实惠。
3、科技开发水平得到提高,农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坚持将项目开发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五年来,全市在科技推广方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从土地治理项目中按比例计提科技推广费用。据不完全统计,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达32多项,共培训农民25960万多人次,使项目区的农民每人能掌握1~2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围绕优质稻麦等农作物推广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项目区优质良种普及率达100%,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发工作呈现新常态。一是纳入目标管理。在年初制定各乡镇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时,农业综合开发被纳入各项目乡镇的硬性指标来考核。二是坚持从头从严。项目工程建设开始,我们组织召开全市农开项目建设动员暨业务培训大会,要求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一个尺度衡量,一张图纸到底。三是建立巡查制度。局每位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一个项目乡镇,每周必须到项目工程现场巡查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帮助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实行了工程例会制度。每旬召开一次工程例会,汇报各项目镇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通过这种分片到人的办法,使全市项目工程质量、进度和形象都有了很大提高。
2、加强管理,五化联动,工程质量有了新提升。一是专业化设计。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委托专业设计人员深入到项目区实地勘察,充分听取镇村和群众的意见,然后拿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从而实现了工程规划设计的专业化。通过实行委托设计,并积累了大量定型图纸和典型设计材料,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日趋合理。二是规范化招标。在项目实施中,把土建工程全部纳入招标范围,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在土建工程招标中,委托招标代理编制预算,公开发布公告,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投标、竞争。三是标准化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工艺流程来施工,严把进料关,严把配比关,严把工艺关,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工艺要求,确保每一道工序不漏检。四是全程化监管。全力构建业主、专业监理和乡镇监理“三位一体”的监理网络,对项目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实行第三方抽检常态化,使全市项目工程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五是月度化通报。研究制订并修改完善了《兴化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诚信评价考核管理办法》,每月按照文件要求对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月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定期或不定期约谈部分企业法人代表交流施工、监理情况。同时,将年度信用评价等级为不合格的施工、监理企业报送至市招标办备案做出诚信缺失行为处理。这些管理举措不仅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也为切实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严格制度,专款专用,资金管理跃上新台阶。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求各项目单位切实做到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根据工程施工合同和实施进度分批组织报账,及时拨付资金,同时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聘请中介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竣工决算审计,将报账资金直接拨付到中标单位,确保专款专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