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理念、实施新举措,奋力推进兴化林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 时间:2016-03-03 点击数:

    一、2015年林牧业工作实现大突破,“十二五”圆满收官
    林业绿化措施更强化,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兴化市共完成成片造林1.9万亩,其中更新造林 0.49万亩,农田林网11.49万亩,四旁植树280万株,绿色通道补植1400余亩,森林抚育管理2.5万亩,其中高标准抚育管理6000亩,建成35个绿化示范村、81个绿化合格村,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了0.5百分点,达到19.1%,成片造林成绩列全省第七位。林果产业发展迅猛,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蚕桑、优质梨桃等经济林果产业,鼓励林果产业基地做大做强,2015年全市新增林果产业0.3万亩,苗木产业0.34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全市今年共防治杨树黑班病、杨小舟蛾等林业有害生物 3次,沿兴盐界河扎草把11230个,由于防治及时,兴化境内美国白蛾既没有蔓延也没有大面积发生。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为强力推进生态兴化、美丽兴化建设,相继建立了19个湿地保护小区,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合计1.2万多公顷,涉及沙沟、李中等34个乡镇,恢复湿地面积0.2万亩,申报成功兴化里下河李中省级湿地公园。
    畜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工作再创佳绩。围绕健康养殖示范创建,狠抓规模畜禽的提档升级,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年末存栏生猪37.5万头、出栏 67.5万头;存栏蛋禽890万只,蛋品产量11万吨,肉禽出栏422万只;存栏奶牛5754头、牛奶1.4万吨;存栏山羊14.9万只、出栏19.1万只。省、市级规模养殖场达1469户,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9 %,超额完成市交65%的年度考核任务。陶庄农牧园区、沈伦园艺类园区创建成泰州市级园区,成功创建4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新增6个智能农业应用项目,通过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畜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2015年兴化市乡镇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完成24家乡镇兽医站“五有”规范化建设;市兽医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21个乡镇兽医实验室通过泰州市验收,为兴化畜牧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畜产品质量监管更加规范,“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保障。2015年兴化市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扎实开展春防、秋防、夏季消毒补免、物资储备清查、应急演练等工作,检测的各项病种均超过省、市农委要求的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的标准,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依法开展畜禽产品的屠宰、销售、运输的检验检疫,坚决打击逃避检疫和销售病死畜禽产品的不法行为;强化生猪屠宰管理, 关闭7个不合格屠宰场,完成楚水、桃园、迅达三家持证屠宰场整改工作。全面建成20个无害化收集点。定期不定期开展投入品、蛋品、奶品、肉品安全等专项监管行动,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完成饲料、畜产品省市例行监测抽检共187个样,完成“瘦肉精”快速检测 23.7万份左右。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7个,复查换证无公害产品11个,淘汰不合格无公害产品13 个,确保“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以品牌引领农业标准化发展。
    林牧业行政执法更有力度,各类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我们紧密围绕林牧业法律法规,组织学法和用法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培训活动30多场次,组织系统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证年审考试。强化对酒店、露天市场的执法巡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行为,规范野生动物驯养,全年共查处各类林政案件22起,同比下降47.6%,依法罚没收入87725元,同比下降7.3%,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2起,拟移送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起。加强生猪屠宰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私屠乱宰、制售病死肉、注水猪肉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开展联合检查、突击检查95次,出动执法人员600多人次,乡镇日常监管平均在每月1500人次以上,实施生猪屠宰执法监管辖区全覆盖,全年共立案查处13起,罚没款8万多元,没收白肉951.2公斤,结案率100%。努力打造以产地和屠宰检疫为基础、市场检疫监督为保障,相互促进、层层把关的动物卫生监督新格局,全年共开展产地检疫生猪32万头,生猪定点屠宰检疫17.6万头,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5.6万头,立案查处各类畜牧兽医违纪违规案件6起,共收缴、销毁假冒伪劣兽药11件,罚款3.2万元。
    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成片造林面积7.8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260万株(折合造林面积4.17万亩),新建、完善、更新农田林网26.5万亩,全面推进中幼林抚育工作,累计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1.8万亩,建成林业绿化示范村138个、合格村359个,其中省级林业绿化(森林生态)示范村2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 19.1%,较“十一五”期末上升了6.73百分点。这五年,林果产业发展显著增速。果树、花卉苗木等传统产业基地面积不断增长,达到1.8万亩,林菜、林禽、林苗等立体复合经营发展势头迅猛,林下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亩,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了李中水上森林公园、西郊徐马荒湿地、戴南铁皮石斛等林业特色乡镇,全市林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林业总产值突破1.6亿元。这五年,林木保护能力显著增强。森林采伐限额得到有效执行,五年来全市未发生超限额采伐案件、未发生森林火灾事故,全市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不断增加,累计已达到3.16万亩,成功应对美国白蛾疫情,其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体平稳,成灾率低于3‰,特别是2013年杨树食叶害虫在全省大发生的形势下未出现大面积成灾。这五年,畜牧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末全市生猪和家禽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4%和97%,奶牛和山羊的规模比重达100%和70%,通过畜禽科技入户工程、千场创建工程,高效规模畜牧业、良种工程等项目实施,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推广了一批新品种、一批新技术、一批新模式。这五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显著提升。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强化动物强制免疫和畜禽产品检疫,分批实施关闭不合格屠宰场工作,私屠滥宰和注水肉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在全省率先完成生猪屠宰清理整顿工作;共认证80个无公害畜产品,其中“隆康牌绿色猪肉”通过农业部的认定。这五年,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显著提优。顺利完成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基层站明确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现上划管理,以实施省级“五有五化”基层兽医站建设项目为抓手,乡镇兽医站面貌焕然一新,基层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体系健全率从40%提高到91.4%。
    二、更新理念,把准方向,顺应新常态下林牧业发展走势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对照我市林业牧业发展现状同样要进行结构改革。一方面从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心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绿色兴化作为重大的生态工程来抓,加快植树造林步伐,使得全市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高,但我市地处里下河腹部,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既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各类建设用地需求还不断“挤压”未利用地,甚至“挤占”有林地,可用于造林绿化的地块越来越少,本身林业发展可供给数量就十分有限,发展短板十分明显,增加了我市造林的难度与深度。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类肉品需求不断攀升,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刺激了我市畜牧业发展,甚至许多企业老板纷纷转行投资畜禽养殖,推动我市畜牧业发展总量逐年增加。但随着2015年我国加入WTO 15年关税保护期到限后,大量优质廉价国际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必将冲淡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本就缺少了土地、人口红利的传统发展模式,加上深陷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意识,滞后于市场价格杠杆的调节,缺乏长远的市场意识,导致既契合生态环保要求、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畜牧业产品供给量比较有限,并且随着“十三五”时期我市越来越多的“禁养区”、“限养区”的出现,更严格的土地管理和环保准入机制,必然提高了对我市畜牧业优质发展的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可以说党中央把准了现实之脉,对症下药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顺应发展,“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我们要制定好应对改革的方案,科学研判林牧业新常态,通过转变生产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去畜牧业落后产能,降低养殖户发展成本,提高养殖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价格和供给的市场稳定性,使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供应、品种以及质量更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zC6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想方设法补足林牧业发展短板,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局良好
    (一)着力补足短板,扎实推进林业绿化工作。美丽兴化,绿色为本,2016年我们将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泰州市和我市林业绿化考核目标和农业现代化林木覆盖率指标,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村庄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湿地恢复工程、林果种苗产业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坚定不移地开展消灭无林圩、路活动,通过营造围庄林、小游园、经济林果等多途径增加乡村绿色总量,实现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林木覆盖率同步增长,生态兴化的独特魅力得到全面彰显,林业发展不断向纵深发展。2016年力争建设完成35个“省级示范村”、81个“市级绿化合格村”,新增成片造林1.36万亩,一般造林1.1万亩,新建农田林网9.75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其中省级抚育0.3万亩),严厉打击各类林政违法行为,做好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防治,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申报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支撑,发挥我市生物多样性、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
    (二)着力调优结构,促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畜牧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步伐,新增5个智能化控制养殖场;通过积极上争,加大良种补贴、科技入户、三新工程、畜禽标准化等项目的实施力度,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以提质增效作为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畜牧业。通过推进城东农牧循环生态园等示范园区建设, 作为智能化控制、农林牧循环、“互联网+”、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示范样板,引领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二是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建设高生态文明, 对全市畜禽养殖实现总量控制、执行环保标准、保障生物安全;积极开展畜牧生产环保专项行动,适时划定禁养、限养、适养区。三是强化基层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无固定服务场所乡镇畜牧兽医站站房建设,积极争取实施省级第二批站房建设项目,力争体系健全率达97%以上;加强乡镇兽医站管理制度建设, 强化作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落实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对全市官方兽医、动物防治员的业务知识、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党风廉政建设等全方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着力夯实基础,科学高效抓好疫病防控。一是加强林业灾害防治。要强化林业灾害预防措施,建立完善全市突发林业重大灾害应急预警机制,科学布局监测站点,不断拓展监测网络平台,加大高科技装备投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检测及预测的准确性,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美国白蛾的防控,以及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工作,确保实现“有虫不成灾”的防控目标。二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开展好春季、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夏季消毒三大行动,确保牲畜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羊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抗体保护率80%以上,免疫档案规范完整。加强疫情应急管理,提高监测水平,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与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责任性重大动物疫情。创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探索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的免疫工作外包。三是抓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溯数据中心建设,强化溯源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与省级信息平台互通,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开展饲养信息、防疫档案、检疫证明和监督数据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着力排查风险,毫不松懈抓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强化动物检疫工作。加强产地检疫报检点建设,全面实行登门踏圈检疫,确保产地检疫率100%;全面规范畜禽屠宰检疫,实施凭标凭证进场和同步检疫,严格瘦肉精检测,规范屠宰环节的无害化处理,确保屠宰检疫率100%;加强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点规范化管理。二是规范屠宰管理。继续强化对持证屠宰场的管理,严格执行待宰生猪静养制度,落实屠宰场肉品质量检验和瘦肉精自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保障肉食品安全;同时要加快大型畜禽屠宰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 积极探索牛羊屠宰管理工作模式。三是强化对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饲料及添加剂、生鲜乳的监管。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品的不法行为,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四是推进优质畜产品建设。加强“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切实增强获证单位的主体责任和风险意识,维护“三品一标”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促进“三品一标”健康发展。
    (五)着力队伍锻造,推进系统自身建设。一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是各自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带头廉洁自律,全系统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担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有效落实。我局将加大对各类违纪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特别是在作风建设、林业督查、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和个人要坚决查处,对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二要严格要求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坚持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各基层单位要积极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务实为民、勤政廉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2016年我们将继续以市乡两级林牧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效能、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增强转化应用能力为目标,以项目建设、职称评聘、学历提升教育、技术培训为抓手,通过建立常效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开展专项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市、乡两级林牧专业技术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着力提升林牧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要强化信息宣传。当今时代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再停留在过去闭塞、自我满足的阶段,宣传工作也是生产力的体现。近年来,林牧系统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但要适应新常态下林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更要不断提高做好宣传工作的认识,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宣传打造我们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情、林业有害生物、林果畜产品市场运行等重点领域的舆情监测,正面引导社会舆论,有效应对涉农突发事件,进一步提高林牧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