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泾镇三村优势互补 形成农业合作“铁三角”

来源: 时间:2016-03-23 点击数:

    在太仓璜泾镇西南角,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筑起一座钢筋铁笼,这个占地2600多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记据了解到,这个铁笼将是珍禽鹧鸪的“巢”,巢中安放的树枝、树杈是鹧鸪栖息、玩耍的地方。
    近日,璜泾镇荣文村、新华村、荡茜村三村签订协议,集结三村各自的农业合作社优势资源,建立勤丰源农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饲养。一期规划面积约47公顷,位于荣文村内,上述的鸟巢正处于联合社核心区域,而鹧鸪饲养也是该社新引进的重点项目,采用“散养”模式,目前在全市也属唯一。
    荣文村是“璜泾大米”的主产区之一,拥有大片良田和成熟的机械化种植设备。村书记曹旭东说,去年的经历令他难忘。这几年,荣文村建起农机库房,去年还引进3套烘干设备,眼看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到了秋收时节,劳动力还是不够用,全村干部一起上阵,轮番值守烘干设备,秋收工作顺利完成,但个别人也累得倒下了。“荣文村农地面积大,设备也齐全,但劳动力流失较多,人是阻滞农业发展的大问题。”曹旭东坦言。而另一边,新华村是璜泾镇人口大村,因为地处城乡结合部,农地面积稀少,却有着大量劳动力。荡茜村与荣文村一样,以农业发展为主,但地处江滩洼地,耕地面积少,近年来通过种植芦笋、秋葵、红豆杉等高效、特色农产品,带动村级经济快速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特色农产品种植的经验技术。
    意识到3个村的优势所在,曹旭东立即发起成立联合社的意向,得到新华村、荡茜村的响应,3村建立“勤丰源”,形成集合农地设备、人力资源、技术经验的农业发展“铁三角”。据了解,联合社一期规划的约47公顷农田中,33公顷左右用于种植优质水稻,相当于原水稻种植面积的3倍多,将大大提升“璜泾大米”的产量。曹旭东告诉记者,近年来,“璜泾大米”的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销路很好,“勤丰源”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水稻种植效益。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同时,特色种养业是“勤丰源”未来发展的重点。除了引进鹧鸪饲养项目,“勤丰源”还从新疆引种黑枸杞。据曹旭东介绍,黑枸杞有滋补强身的功效,近年来市场效益显著,上等黑枸杞每两可卖到千元,这将大大提升土地的亩产效益。
    在黑枸杞田的另一侧,300棵香椿正静待发芽,数十元一斤的香椿头如今也成为时令抢手货。除了鹧鸪、黑枸杞、香椿,“勤丰源”还在规划的范围内不断尝试新的项目。曹旭东说,“勤丰源”是三村抱团发展的成果,集合了三村的优势资源,发展农业的起点也应该更高些。如今,三村形成了统一的发展理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勤丰源’还建立了小型农产品展销室,未来将一步步从单纯的种养业向休闲农业发展,建成多层次、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合作联社。”曹旭东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