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16年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目标7万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包括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产业体系等做法。坚持农地农用,坚决防止“非农化”,将高标准农田化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苏州是鱼米之乡。“十二五”时期,苏州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定位,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进。全面实施“四个百万亩”保护发展战略,完成上图落地面积413.09万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12.18万亩、特色水产103.04万亩、高效园艺96.9万亩、生态林地100.9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8.5万亩,比例达到70%;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9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105.9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连年位居全省首位。
为进一步彰显鱼米之乡特色,推动苏州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农业强”上取得新进展,具体包括: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着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其中,在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产业体系中提出,坚持农地农用,坚决防止“非农化”,将高标准农田化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按照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2016年,苏州将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7万亩,新增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以上,培训现有农业从业人员2000名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高标准池塘2万亩,新建和扩建“菜篮子”基地2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8.5%,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8.5%;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10个以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