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 ——联耕联种“脱贫攻坚”在射阳的生动实践

来源: 时间:2016-04-20 点击数:

    “我家一共12亩田,去年全部参加联耕联种,不但用工少了,还比往年增加收入5300元,在家里也能脱贫!”日前,四明镇新南村七组贫困户徐荣德指着他家的麦田激动地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是农民。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到既能脱贫又能普惠于民的捷径?三年来,射阳把大力推行联耕联种,实现土地效益和农民受益“双提高”,作为“源头治贫”的根本之策,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村委引领、农户联合”的共富之路。
    帮到关键处
    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在家种田的大多是年龄较大,或因家里有病人、自己无技能等原因的弱势或贫困群体,但面对自家的“细碎田”,种田成本上涨,比较效益下降、大机械无法下田……只能望田守穷。“穷根”在哪里?穷在田散人散心散,双层经营体制“统”不足“分”有余。2013年秋,射阳县探索破除田埂,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联耕联种。实践证明,由于易组织、门槛低,农民不需要投入一分钱,每亩田还能增加收入500元左右,得到在家种田弱势和贫困群体普遍欢迎。“扶贫要主动适应对象、任务的新变化,还要敢于创新创造,联耕联种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就是脱贫致富,普惠于民的金点子”。县委书记戴荣江说。
    推广联耕联种是脱贫攻坚、加快农民小康进程的深入,破除田埂,涉及千家万户,只有农村一线党组织力量强起来,这项富民工程才能干起来。射阳县实行基层党组织“捆绑式”考核,出台“书记抓、抓书记”等制度;县委组织部将村书记纳入农村党员人才培训计划,累计培训1800人次。四明镇新南村党总支书记刘景华一个月召开了7次群众大会,全村7个组就有5个组实现了联耕联种全覆盖。洋马镇兴垦村每组确定一个干部示范匡、一个党员示范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推动群众破除田埂,更破除传统种植观念的心埂。临海镇兴盛村党总支书记吴胜健说:“去年,联耕联种水稻亩产1435斤,亩平增收450元”。联耕联种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主心骨、领路人。截至去年底,射阳已推广面积71万亩,出现了一批万亩片,最大一匡面积达3.2万亩。
    扶到点子上
    “源头治贫”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是无源之水,联耕联种帮扶的对象,就是让“农民自己种地,种好自己的地”,实现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联耕联种既要注重政府层面设计,又要激起各方动力。去掉界沟,“一户多田”变成“多户一田”,创造了土地规模市场,激发了先富的人创办各类农业服务合作社的积极性,为弱势或贫困群体提供务工增收的渠道。
    射阳县把推进联耕联种产业扶贫放到经济发展大局中统筹,调动各方力量,打出“组合拳”。多次组织农机、育秧等专业服务组织参加培训;惠农资金从“撒胡椒面”,到向“一个漏斗向下”,整合财政、水利等涉农项目向规划区域集中,三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2.3亿元。本地的能人纷纷办起了本土化合作社,连续三年使用购机补贴资金均处全省前三位,新增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137家,富丰合作社一年多时间,投入超1000万元,为当地30多名贫困农民提供种田以外的务工机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四明镇新南村建设110亩育秧基地,为贫困家庭供秧苗育、供、插专业化服务,只收取190元/亩生产成本,比市场价少30元/亩。联耕联种形成了政府为脱贫办实事、职业农民牵手贫困户共奔小康路的生动局面。
    见到真成效
    联耕联种产业扶贫农民有需求、组织有主体,若没有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不会开花结果。我县在推进中注重变“扶穷”为“扶智”。
    联耕联种扶贫怎么精准?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把“专家产量”变成“农民产量”,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射阳农业部门积极践行“首席专家指点、农技人员蹲点、业务团队建点”“三点工作法”;开展“双百”行动,抽调100名农技骨干,负责指导100个村建设示范方。指导生产上农机农艺结合,实现秸秆全量还田,虫害、草害明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综合减少30%;指导参与农民在小麦生产中采用机条播,播种量比人工撒播少25斤/亩,单产均超1000斤,与散地种植比,增产一成以上,水稻采用“上毡下钵”塑盘育秧新技术,亩产超过1350斤;指导海河镇革新村成立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户参与联耕联种,当年入社耕地395亩,其中贫困户有3家21亩,保底收益小麦700斤/亩,水稻1000斤/亩,增产部分农户与合作社按6:4分配,去年,农户共获得收益1350元/亩,由于保留了一家一户的精细化比土地流转多收入400元/亩左右,村集体盈利43450元,干群的“黏性”也明显增强。
    中央农办认为:“联耕联种更适合约占全国耕地1/3的6.2亿亩平原宜耕耕地的传统农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韩一军说:“我国3.6亿亩小麦种植面积,若射阳县联耕联种模式能推广到全国的7000万亩稻茬麦,保守估计提高全国小麦产量4%,意义重大。”
    用联耕联种来推进产业升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跳出扶贫抓扶贫的非常规举措,它不仅仅是“末端扶贫”与“源头治贫”的综合体,还探索出一条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为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