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提升,武进打造宜居宜业新典范

来源: 时间:2016-08-16 点击数:

    武进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环境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实现“双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空气清新、移步即景的江南水乡风貌更加彰显,武进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围绕这一目标,武进区要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典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惠民”,瞄准宜居宜业目标,以最严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成天常蓝、地常绿、水常清的美好家园。
    武进区对畜禽养殖污染“零容忍”在影响水质恶化的原因中,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目前,该区全面启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对全区近2000家畜禽养殖场全面排查,确保年底完成整治工作。
    今年3月,武进区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范围。其中,禁养区为环太湖5公里和环滆湖1公里内,3条入太河道全线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14条骨干河道两侧各500米区域及中心城区核心区和各镇集镇区;限养区为环滆湖1—2公里,14条骨干河道两侧500—1000米及中心城区其他区域。
    根据前期各镇调查情况,武进区将关停取缔禁养区内养殖场821家、限养区内养殖场92家,拆除圈舍面积41.8万平方米,整治时间集中在6个月内。
    为给合规合法养殖场打通出路,武进区将探索在园区周围新建集中式养殖小区,由镇村或个人投资,建设集中式标准化养殖场出租给养殖户,并配套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同时,在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内,支持开展“两分离三配套”治污标准建设,建设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设施,配套储污池、干粪发酵大棚和还田设施。
    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落实中央决策,武进区坚持绿色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未来五年将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典范。
    这表明武进将以更坚定的决心、先进的理念、明晰的规划、高效的举措,让武进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武进将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污水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能源结构调整、退田还湖、入太河流综合整治和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治理,全面完成重点行业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节能减排降耗等工作,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区河道实现“不黑不臭、管理到位、功能达标、岸线优美”的目标,PM2.5平均浓度较“十二五”末下降20%。
    生态文明,人人有责。武进提出要让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资源再生利用,开展生态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全面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形成政府坚持生态方向、企业坚守环保底线、公民践行绿色风尚的良好局面,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真正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生态大气”,是武进的环境品牌。武进将全面落实常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建设生态绿城的工作要求,实施生态源保护、生态廊道、生态细胞等生态工程,推进西太湖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亮点,充分展现城在林中、居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生态景观,进一步打响“生态大气”品牌,力争进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一方阵。
    今天的武进,坚持绿色发展,正视新问题、直面新挑战、回应新期待,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未来的武进,开拓创新,找准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新风尚,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