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南夏墅街道全面提升“三资”监管水平
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现有22个行政村(包括涉农社区),2016年村组集体资产为19.32亿元,村组净资产为17.19亿元。在全市基层(村居)“三资三化”专项提升行动中,该街道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拓展监管内容,在全面实行“三资”信息化监管的基础上,着力完善管理体系,推动了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长效管理。街道成立了由街道主任为组长,副书记、纪检书记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各村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落实“三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坚持有章可循。为完善制度建设,通过梳理、整合历年“三资”管理制度,编制了文件制度汇编。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组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南夏墅街道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用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三是配强“三资”人员,提高信息化水平。按照1人服务5个村的标准,设立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配足配强工作人员,配全配好硬件设施。街道及村服务站代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管理人员岗位技能培训。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息化趋势,因地制宜选拔部分年纪轻、素质高、懂电脑的人员充实到农村会计队伍。
二、强化平台建设,完善监管网络。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强化“三资”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补充登记,将清理后的资产登记造册,建立资产台账,动态信息录入“三资”监管平台,实行动态化管理;强化交易平台建设。按照“应进必进”的交易准则,将村组集体经营性资产纳入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操作。截止2017年4月,街道农村产权交易站共成交项目 65宗,成交标段255笔,成交金额4023.78万元。成交价比上期租赁价格增长51%。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拓展监管功能。财务进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服务器和网络设施,全面实施组级会计电算化,将组级原始凭证图片扫描上传,实现对组财务实时信息化的监管。信息能预警。建立“三资”信息化监管分工负责制,要求各责任人定期登陆平台,查看“三资”情况,做好“三资”平台预警信息处置台账记录,我街道累计处置预警信息278条。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涉农服务一站式。探索“三资”管理新模式,积极筹建“一站式”农经综合服务中心。代理服务全过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对象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代理服务。内容提供多方位。中心集农经各项职能于一体,开展“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涉农保障工作、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农经综合性工作等服务项目,以健全的组织机构、固定的服务场所、完备的服务章程,拓展农经服务新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三、强化日常运行,提升管理实效。一是抓重点。资金管理上,实行财务收支预算制度,严格禁止大额非现金结算,严格监管各村库存现金。资产管理上,实行动态化管理,以村级固定资产1.18亿元为基础数据,账面资产与“三资”平台资产同步增减变动,并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台账。资源管理上,全面掌握资源存量。同时,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做好土地资源确权和发证工作,对因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等造成的资源增减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2016年累计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791户。二是抓过程。事前公开。重大“三资”决策要事前申报,同时进行民主公开,涉及交易的要提前公告。街道农经部门严格把关事前民主决策程序。规定5万元以上工程建设项目报备街道纪委。事中跟踪。对农村产权交易项目、涉农工程招投标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实行全程监督。街道规定5万元以上工程项目招标由街道组织实施。事后审计。农村产权交易项目、工程项目招投标等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街道组织专项审计。三是促规范。规范办事程序。出台“三资”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规范“三资”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程序。规范合同管理。全面梳理各类合同,落实专人补充完善,共签订同334笔,合同总价4018.99万元。规范台账资料,建立产权明晰动态管理的台账资料采取电子化“台帐式”管理办法,做到村村建立电子台账。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