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拓展土地空间“天花板”
2014年,武进区拉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今年初,武进出台了《改革工作要点》,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以及国家“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建设、省级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
当前,是武进区深化改革、放大成效、释放红利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有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本报今起推出4篇报道,聚焦我区农村土地制度、产城融合示范区以及“双创”区域示范基地、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敬请关注。
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2015年2月,经中央深改组批准,该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33个试点地区之一,承担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去年9月,根据国土资源部新部署,武进又成为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15个试点地区之一。
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督察调研组在调研我区时指出,武进的改革试点工作体现了江苏特点,形成了常州经验和武进模式;6月27日,省委书记李强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武进作为中央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不少创新和突破。
武进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宅基地改革单项试点起步,制定出台了22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政策文件,配套政策30个,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武进样本”,在全国实现了率先编制空间全覆盖的规划体系、率先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基准地价体系、率先实现集体与国有土地的同网交易、率先实现资本市场上集体与国有土地的同权同价、率先实践所有类型的入市试点、率先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六个率先”。
试点以来,全区完成了5个村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网上交易1374亩,交易总额4.28亿元;江苏雷利电机成为全国首家以出让方式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实现主板上市的企业,在最高层级的资本市场实现了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零的突破;构建了“两确保、一增强”为核心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全区集体土地入市增值收益2.6亿元,惠及农民42.5万余人;出台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累计发放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3706万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1.87亿元。
下阶段,武进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扩大三项试点覆盖范围和工作领域,努力拓展土地空间的“天花板”,具体将实现“2、20、2000”的目标,即到2018年底,全区盘活集体建设用地空间2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金突破2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了上级需要探索的问题,通过改革形成了政府、企业、集体、个人四方盈利的机制,对于拓展攻坚、争取红利、保障农民收入十分有益。下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全面推进,任何一个板块、参与的部门都要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进一步将改革推向深入,在全区推开。要千方百计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充分挖掘改革的红利,牢牢把握好深化改革的机遇,在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