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引进淤泥固化“黑科技” 已运用到长沟河清淤工程
今年以来,武进区加力推进河道清淤,已完成清淤和正在施工的河道共计177条,总长231千米,河塘1047处;完成土方量约510万立方米。清淤后,大量淤泥去往何处呢?除了填埋,还有没有其他好方法?近日从武进区水利局获悉,在河道清淤过程中,该局引进了新工艺,探索淤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河道底泥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道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化学、生物的积极交替带。随着我区河道清淤工程面广量大地铺开,如何有效疏浚及处理河道污染底泥成为重要环节。区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清淤工程底泥处置方式是堆放自然晾晒固化,但存在弊端:污染物未分级处理,增加了填埋负荷,大量的可利用物质被当作垃圾填埋;淤泥晾晒场地面积大、时间长,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回收”淤泥,经调理、调质后变成洁净泥土,尾水经无害化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在长沟河试行段清淤工程中,武进区引进了淤泥脱水固化处置工艺,清淤总量约15万立方米。该工程是我区生态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河道清淤的主要试点工程。
长沟河河道淤泥固化处理中心位于玉塘路与广电路交会处的长沟河畔空旷地块,清理出来的淤泥都被送往这里“变废为宝”。记者在现场看到,散发恶臭的抽泥船停靠在岸边,工作人员拿着水枪往淤泥上冲水,多根水管深入淤泥中,将被水稀释过的泥浆吸入处理中心内的沉淀池。
该工程负责人介绍,淤泥脱水固化处置工艺根据污染底泥的特点设计泥水分离和淤泥固化成套工艺,前段与环保抽泥船衔接,疏浚后的泥浆采用复合材料进行调理、调质,改善脱水性能,提高固化强度。同时完成对重金属、微生物、病菌等有害物质的消毒或钝化,处理后的成品可资源化利用。通过实现对底泥中有害物质的钝化和固封,不产生二次污染,脱水固化的底泥可用作工程回填土、园林绿化土,或通过机压成型,进行蒸汽或自然养护制成标准承重砖,取代传统的黏土烧结砖。经处置后的淤泥含水率低于40%,并达到一定力学指标。而最后一道工序中排出的尾水,经无害化处理后水质明显提升。
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道清淤一直是水环境整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新工艺,对体量庞大的城市河道淤泥底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对我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