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 推动农机产业化经营
淮安市农机部门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组织引导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作业服务,全力推动农机产业化经营。
一是着力做强跨区作业经济。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推动作业环节由传统的机收向机耕、机插等方向发展,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拓展。2017年,全市参与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达1.78万台次,实现跨区作业收入10亿元,作业范围北达吉林、黑龙江,南到广东、四川,遍及全国大部分省份。
二是着力补全产业服务链条。推动农机作业由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以此带动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配件供应等产业发展,有效推进了农机化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全市涌现了一大批提供涵盖耕、种、收、植保、还田及烘干等一条龙、保姆式作业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是着力壮大产业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应用有助于产业化经营的水稻机插、标准化育秧、粮食烘干等机械化技术和装备, 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比较效益。过去一年,全市建成5亩以上规模育秧基地1084个、规模化育秧比例达50%,实现水稻机插秧346万亩,按市场插秧220元/亩收费标准计算,增加收入7.61亿元。盱眙县以“稻虾共作”模式推进机插秧,仅此一项今年新增机插面积13万亩、促进农民增收近亿元。建成的244个烘干中心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市场化粮食烘干服务,全年烘干粮食超173万吨,按收储烘干平均8分/斤的净收益,可为合作社增加收入2.4亿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