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氾水:推进阳光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十三五”期末建成全面小康目标,宝应县氾水镇牢固树立“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压紧压实扶贫责任,靠实扶贫工作举措,“阳光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坚持精准扶贫。通过进村入户逐一排查摸底,对该镇低收入农户进行建档立卡。在推进“阳光扶贫”的过程中,结合开展大走访活动,做到了户户到、户户访,建立了民情系统,真正做到了一户不落、一次不少,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
实施主体扶贫。明确帮扶责任人,实行与低收入农户一对一结对扶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组织该镇党员干部和工商企业主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该镇共落实帮扶人员1200多人,解决了“谁来帮”的问题。
实施政策扶贫。开展低收入农户享受公益性政策减免,该镇从2015年就开始实施了水、电、有线电视减免工作。在县定标准下,该镇还适当提高了减免标准。三项公益收费一年就减免资金60多万元。
实施产业扶贫。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吸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进场务工,增加低收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据统计,仅湖西岛、丰源、庆丰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吸纳低收入农户280多人次常年或者季节性务工。
实施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据统计,该镇共开展就业培训3期,培训低收入农户226人次。在镇劳动所的配合下,共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岗位105个。
实施助学扶贫。制订扶贫助学办法,落实扶贫助学经费。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学生按照学龄段进行资助,其标准分别为幼儿园500元、小学600元、初中高中800元、中专1000元、大专及以上1200元/人。据统计,该镇共扶持各学龄段学生468人,落实财政资助资金40多万元。从2017年起,该镇还设立了“海绵之星”助学基金,作为资助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的专项基金。该镇每年拨付专项基金达1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的衣食住行、日常学习,以及丰富他们的文体生活。
实施兜底扶贫。整合镇财政资金、慈善基金,对低收入农户实行财政兜底扶持,有限的财力向扶持低收入农户倾斜。2017年,该镇通过三次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慰问金143万元,户均1100元。对通过帮扶、慰问仍然达不到人均7000元的低收入农户,该镇按照人均7100元的标准进行财政兜底保障。据统计,该镇共安排财政兜底资金15万元,确保低收入农户户户脱贫。
破解贫困“夹心层”。在做好农村低收入农户扶贫脱贫的同时,该镇还着力化解城镇社区贫困居民这一“夹心层”。据统计,该镇城镇社区贫困居民涉及红旗、胜利和东风三个社区,共171户。为了提升帮扶成效,让这个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该镇按照农村低收入农户扶贫脱贫的标准,实施公益性减免11.15万元,发放慰问金8.55万元,合计19.7万元,户均1152元,实现了同标同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