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西宋集让农业产业“绿”起来

来源: 时间:2018-08-03 点击数:

    时值盛夏,在通向西宋集镇跨洪村的乡道上,路南的1000多亩瓜蒌油绿碧亮、茂密旺盛;路北的2000多亩优质稻米和400多亩无公害蔬菜随风飘荡、摇曳身姿。再往前走,一大片在早春就栽种下的4万多棵石榴苗已经长成成树等待挂果,还有400多亩从山东引进的金银花静等吐芬……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西宋集镇生态农业产业园内各自尽展碧绿活力。
    西宋集镇党委书记范晓东跟记者介绍,镇域资源丰富,可谓地多、水多、人多。黄土地里掘“黄金”,西宋集镇确立了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小镇的路子,走上了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一个核心 打牢“绿”的基底
    日前,从沪江牧业传来好消息,一期进场的2000多头母猪种猪已经顺利产子,猪场的集体宿舍一瞬间壮大了队伍,热闹了起来。项目负责人冯云一边在监控室观察着母猪和仔猪的活动情况,一边介绍说,这批种猪早于4月底进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育,数量已经扩充到近1万头。“按照这个速度,到明年年底出栏商品猪20万头不成问题。”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小镇,总投资10亿元的沪江牧业毫无疑问成为了核心担当。
    绿色发展体现在项目的配套设施上。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是猪场的食堂,每分钟一吨的生产能力,全天候为上万头猪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和营养。绿色发展绝不能有丝毫污染,如何处理猪的粪便靠的是年产1万吨有机肥料厂。厂区内配套建设了拥有20条生产线、日处理量达200吨粪污的有机肥发酵槽,猪舍内的粪便通过漏粪板直接输送到发酵槽,一段时间后,经过加工的猪粪很快能够变废为宝。
    废物利用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20兆瓦光伏发电以及装机容量1.4兆瓦沼气发电厂的电量直接输送给猪场内所有的现代化设备,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用电200多万元。
    以沪江牧业为样本,西宋集镇持续引进众盟生态养牛等一批农牧结合的项目。确立了农业龙头项目为核心,西宋集镇走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小镇的第一步路。
    四面辐射 彰显“绿”的特色
    核心区沪江牧业辐射区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处便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瓜蒌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其中有一片已经挂满果实,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悬吊在树下,丰收在望。这里就是位于跨洪村境内占地1000亩的中药材产业园基地。
    大手笔拉开框架。西宋集镇打造的生态循环特色小镇坐拥万亩良田,核心区之外辐射包括跨洪、王码、三园等8个村集体。除了中药材产业园只占据了十分之一之外,剩下的用于种植优质稻米、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等,不断扩充了小镇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项目,该镇还引进了石榴、金银花、雪菜、甜高粱等特色化种植项目,提高了土地产出,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和高效利用。
    种养结合显特色。在小镇里,以沼气为纽带建起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在园区内建设大型沼液池,通过管道将沼渣、沼液等有机肥直接输送到地头,用于万亩农业产业种植基地的灌溉、施肥,构建起“猪牛—沼/肥—蔬菜+果树+水稻”生态农业循环链,不仅把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变废为宝,也大大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亩均产出效益。
    三产融合 放大“绿”的效益
    “通过流转土地,两年没到我们脱贫摘帽了,一块地就是一桶金啊!”位于辐射区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戴梨园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柱乐呵呵地说。
    钱从哪里来,掰着手指头王国柱算起细账:村里成立了土地耕作服务社,流转了400多亩土地,种植了206亩花椒、180亩优质水稻。成立代梨商贸有限公司,从事“代销”工作,经营土鸡蛋销售,每年收入可达10万。招引嘉胜、旺盛船务公司,每年税收开票11万……“村集体收入当然节节高。”截至目前,戴梨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有20多万,预计全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突破50万。
    戴梨园村的华丽蜕变是西宋集镇集体主导带动发展的一个缩影。“绿色发展首先要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因此集体主导是增收增效的关键。”范晓东介绍,西宋集镇出台鼓励政策,鼓励村集体、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跨村到特色小镇项目核心区流转土地,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断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进一步加快了农业大镇向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强镇转变的步伐。
    截至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9853亩,其中村集体主导3884亩。共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42个,成立土地耕作服务社12个,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142个。参与实施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省定经济薄弱村王码村,201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8万,成功摘掉贫困村的穷帽子。蒋渡村、新园村、洪北村等均已成功转型升级,走上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了村集体持续增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