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黑色水体 引导良好习惯——下蜀镇“内外兼修”建设绿色家园

来源: 时间:2018-09-03 点击数:

    黑臭水体的治理是“263”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全面落实市“263”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今年以来,下蜀镇按照整治要求,对辖区内的黑色水体开展集中治理,初步提升了河道、山塘、水库等小微水体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清、畅流、岸绿、景美”的目标。
    科学整治,让黑色水体恢复清澈
    今年以来,下蜀镇投入159万元,组建整治黑色水体工作组,单线开展水体清洁整治工作。针对清理河道的难度,该镇采取“水陆空”三路人马协调作战,水路雇佣人员登船作业,陆路动用挖掘机清理河段沿边水草和杂物,“空路”通过拴在挖掘机上的绳索铁耙,吊拽清除深水区域的水草。
    截至目前,该镇共整治黑臭水体河塘13座,新建渠道2条350米,完成土方3.4万立方。通过河塘清淤、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净化水质,水体质量明显好转。同时,该镇加强城镇水体及其沿岸日常保洁,加大城郊、城中村等重点地区水体及沿岸巡查、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向水体倾倒垃圾、污水、废弃物等行为。
    科学规划,让黑色水体变身绿地
    随着村庄环境的整治,很多水塘失去了利用价值,针对这一现状,该镇组织水利和国土部门专家对部分黑色水体进行勘察,确认无整治价值后,采取先取土回填后植种的方式进行综合整治。
    该镇对桥头村中街自然村的一座面积约5亩的水塘,进行了综合整治,使原本污染周边环境的脏水体变成可以复种的土地。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这5亩水塘作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实施后可净增耕地2.66亩。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土地耕种面积,还改善了周边环境。
    科学引导,让群众养成良好习惯
    黑色水体的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整治过后,提高群众保护水体的意识才是根本。对于一些靠近村庄,离群众生活区域较近的水体,该镇采取科学引导,让更多的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水体常净常清。
    该镇对5处靠近群众生活区域的水体,除了布置“保护水体”的警示牌之外,还因地制宜地加装保护装置,在水体旁边设置垃圾箱、垃圾桶,引导群众将生活垃圾等倒入其中,使水体不再受污染。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引导,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良好的水生态,也让人与自然更亲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发改经信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