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粮食高质高效创建“整县推进”

来源: 时间:2018-09-06 点击数:

    “由于统管到位,示范片水稻长势喜人。”8月22日,陶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许开泰来到该镇水稻示范片,一边踏田检查苗情,一边指导种植户做好水浆田管。据了解,目前水稻正在孕穗,田块根系活力强大、后劲充足,整个示范片基本达到无病害、虫害。水稻能有如此好的长势长相,主要得益于示范片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示范片全称是兴化市粮食高质高效示范片。去年,陶庄镇在我市粮食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潘戴村为核心建设了5000亩示范片,实现田间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
    “由于农药化肥用量减少,今年水稻品质铁定比去年好。”该示范片内的楚云种植家庭农场主郏楚云介绍,自6月上旬栽插,到现在孕穗,才在8月上旬使用了一次农药。去年同期已使用两次。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补充水稻生长的微量元素,大大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
    兴化是产粮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30多万亩。2011年4月,兴化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50个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县(市)之一。在粮食高产创建过程中,我市不断顺应市场需求,逐渐向绿色高质高效升级,变高产示范片创建为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经过多年的努力,创建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26个。重点在钓鱼、周庄等21个乡镇实施,其中连片5000亩以上的示范片5个,全市水稻示范片建设面积9.775万亩,涉及117个行政村。
    “示范片建设关键是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植保统防统治、引导生态种植。”
    兴化根据优质食味品种“南粳9108”在兴化生长的产量和品质优异表现,将该品种定为示范片当家品种,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机播机插、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收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目前,参与示范片专业化服务主体已达66家。由于示范片的示范带动,2018年全市推广优质食味稻米品种种植面积119.6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9.6%。其中,“南粳9108”118.7万亩,其余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南粳46”或“南粳5055”。眼下,“南粳9108”已成为兴化区域公用品牌“兴化大米”的首选品种。2016年,“兴化大米”成为中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依靠科技支撑,挖掘丰产提质增效潜力。兴化发挥兴化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核心展示区的载体作用,依托张洪程院士工作站构建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发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建立的智慧农作管理系统、省农业科学院建立的优质品种育繁推基地,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服务工程和信息服务工程,不断提升创建的科技水平。探索出集成推广“迟熟中粳毯苗机插—偏迟机匀播春性冬小麦”稻麦两熟平衡绿色生产新模式。该模式破解了大面积稻麦生产上存在的迟播迟栽、片面增投肥水药等粗放型经营导致两熟失衡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稻田立体种养关键技术研究,集成推广稻虾共作、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实现水稻“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探索出一条适合江苏里下河地区特点的稳粮增收有效途径。
    2018年,兴化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32万亩,其中稻鸭共作0.92万亩,稻虾共作1.97万亩,稻渔等共作0.46万亩,水稻+N生产模式面积4.97万亩。
    高质是为了高效。兴化不断加强品牌培育,市政府先后组建了兴化大米产业运营中心,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与CCTV-7农业节目共同主办了《问稻中国》——中国稻米产业发展论坛,从生产、加工、品牌三个维度解读中国稻米产业发展新形势,探讨产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兴化稻米产业把脉献策。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兴化大米走出江苏、卖向全国。与CCTV-7农业节目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兴化垛田故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特色农产品分享会》,重点推介“兴化大米”等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
    为促进整县推进,兴化出台了《兴化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方案》。《方案》突出了财政扶持力度。其中规定,在用好部、省级创建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我市财政投入3亿多元,重点对水稻集中育秧以及推广高速插秧机、高性能植保机、粮食烘干机、复式作业机械等农机装备进行补助。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突出对优质稻米产业扶持。此外,将创建工作与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相结合,筹集资金22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09.7万亩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
    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是粮食高产创建的升级,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