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动“生态兴农”的韵律 滨湖区聚力加快推动农林业高质量发展
几天,家住瑜憬湾的袁野带着全家驱车来到马山和平村的四季采摘园采翠冠梨。“自己老家是山西的,10年前来无锡工作定居,越来越觉得滨湖的山水美、乡村美,果品蔬菜特别新鲜美味。”他边说着,边深深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下午去万丰蜂巢农庄看一看自家包的一小块蔬菜的长势,孩子大人一起体验农耕生活,真有归园田居之感。”
优哉游哉的市民可能还没深刻感受到滨湖农业在生态环境、功能服务上潜移默化的改变和提升。近年来,滨湖立足“地理位置、湖湾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四大资源优势,以精细、精致、精品为目标,以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全力打造无锡都市的农家花园。一幅幅山林湿地鸟语花香的乡村图景展现在山水间,一个个集果蔬种植、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交相呼应。
三产融合,休闲农业叫响特色品牌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古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不久前,首届中国无锡九龙湾花朝节在九龙湾花彩小镇正式启幕,500年树龄的杜鹃花王、300年的日本皇宫藏品杜鹃、可三个季节持续开花的安酷杜鹃等难得一见的名贵品种惊艳亮相,初步打响杜鹃赏花新品牌,接待游客8万余人。同时,“花彩小镇”的龙湾花园、九龙湾花都、九龙湾花卉主题酒店等子项目均已营业,休闲服务日趋完善。
以花卉旅游为主的花彩小镇,是滨湖区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多元、三产融合的滨湖休闲农业的缩影。“结合马山、雪浪、胡埭等板块各自的优势特点,坚持‘农业+’系统化发展理念,整合花、果、茶、山、湖等资源,用好农业园区、美丽乡村、景区名胜等载体,推动行业间、区域内抱团发展是当前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方向。”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以滨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第十五届无锡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首次设置了“农旅融合篇”专题,组织实施了杨梅节、醉李节、薰衣草赏花节等特色活动。农林局策划推出“采醉李赏花游”、“采杨梅湖畔游”、 “园艺茶道体验游”等5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在“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茶叶、醉李、杨梅、葡萄4个主题宣传,信息阅读量10万余次,拓展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空间。此外,加强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创新驱动,积极推广世外源生态农庄、无锡市茶叶研究所物联网精准化管理模式,提升农业高效优质生产水平;以橙宝饮品、“魅力厨房”等企业为代表,探索鲜果、稻米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加快樱桃、软籽石榴、脆红李等新品种引入。
持续建设,绿色妆容彰显生态魅力
昨日清晨,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里,老顾带着不到四岁的小孙子走在绿树与青草之间,感受着湖面吹来略带水汽的微风。在老顾看来,生活就如这美景一样的美好。在滨湖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的理念之下,这样人居和生态“鱼水交融”的景致遍地开花。
满城诗意,鸟语花香。近年来,滨湖在太湖沿岸构筑了一道防护林和湿地绿色屏障,不仅发挥着重要生态作用,更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绝佳处。2016年,长广溪湿地公园获批成为无锡市第三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375公顷,构建完善了湿地水系统、栖息地系统、植被体系、科普教育和休闲活动体系,区域水质等级由2008年的IV类提升至目前III类,并建有湿地科普馆、观鸟屋等科普平台等设施,持续发挥着生态、休闲、科普多元功能。作为“太湖治理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国家示范工程”的环太湖200米生态景观林带,建成了桃柳园、玉兰园、合欢园、香樟园、植物园、银杏园及贡湖芦苇荡的“六园一荡”,已然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同时,滨湖还积极实施绿色家园示范镇村、森林镇村建设,建成小游园67个,大力实施森林抚育工程,相继完成陆马公路等道路防护林带,十里明珠堤等景观绿化,以及小溪港等河道绿化工程。漫步滨湖,满目绿荫,移步换景,惬意出行。“我们还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古树名木实时监控保护,对列入市级保护名录的37棵古树名木设置宣传警示牌。”农林局相关责人谈到,这些古树已成为“绿色滨湖”引以为傲的珍宝。
多元发力,长效管护保障优质发展
10万亩山林是锡城的绿肺、百姓的氧吧,而我区林木覆盖率达37.9%,森林防火尤为重要。“滨湖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作为森林防火专项资金,共建森林防火蓄水池280只,防火通道72公里。”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拥有2支森林消防专业队,5支半专业队和1支森林消防分队,护林员199人。在此基础上,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创新设计并建成“滨湖区护林防火智能化管理系统”,为森林防火安上一颗“智慧心”,开创了滨湖区森林防火新局面。
农业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农业“263”专项行动不断深化。自2016年以来关闭畜禽养殖户29家,农药化肥施用量比2015年下降7%,以12个监测点实施土壤肥力长效监控,沿太湖3公里内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区拥有国家农业部认证的“三品”品牌46个,“三品”农产品产量1.94万吨,占全区地产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59.7%。基础环境越来越好,优质农产品比重稳步提升。
“生态安全的基础离不开有力的执法监管。”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谈到,今年以来,农林局通过人员、制度、装备“三个建设”全面提升农林执法实效。与公检法部门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引入无人机等先进科技装备,推行渔政执法队伍绩效管理,全面完善滨湖农林执法“7项制度1套标准”机制体系。上半年,组织开展渔政夜间执法192航次、农资检查130家次,共计1038人次。针对违法违规捕捞,禁限用及假劣农资经营使用,违法毁林占林等农林违法行为,坚定履职、依法办案,大幅提升执法震慑力,为农林生态保护和产业优质发展夯实了基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