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 探索产业融合新方式
长寿食品产业生态园区位于国家级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北部,覆盖到17个村社区,占地47456亩,主要以生态种养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为载体、先进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和特色板块已初步形成。
园区区位交通优越。占据沿海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T”型交汇节点的特殊地位,位于长三角经济网络的“紧密圈层”、上海1.5小时经济圈内。新长铁路、海洋铁路、204国道穿境而过,北临江海高速,与204国道相接,东临沿海高速,直通苏通大桥。且处于国家沿海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节点,水陆交通优势明显、得天独厚。
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园区“九通一平”的水、电、电信、宽带、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污水管网、供热管网、天然气管道实现全覆盖。区内有恒发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服务整个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收集处理工业废水和部分生活污水达4万吨/日;区内东西两个11万伏变电所与并网发电的热电厂呈“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双回路不间断供电系统,且用电高峰不限电;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淡水资源丰富,日产40万吨区域供水中心已全面建成并实现供水。投资5亿多元的大唐国际如皋热电有限公司项目成为如皋北部片区惟一集中供热热源点。丰富的人力资源、充裕的土地储备、完善的产业配套等因素,成为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
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围绕优质稻米、绿色精品果蔬、生态水产养殖、生态营养禽蛋、苗木盆景培育、长寿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长产业链条、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发展方向,放大“如皋”肉制品、“今天”长寿食品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带动园区经济持续更好发展。
发展目标。结合开发区总体规划实施“一二三”战略,突出原料供给,做优一产;突出精深加工,做大二产;突出交易流通,做活三产;突出效益导向,做响品牌。加强以现代农业园区高效农业种植基地为一产基础,以肠衣加工集聚区为中心,以长寿集团、范氏水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为加工业示范,以长寿食品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中心为平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联合体为运作模式,以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为功能拓展,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展全产业链,并注重在产业链的每个关键环节培训出可复制的新亮点新典型,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从而成为面上有链条、环节有典型、全域可复制的产业化融合先导区。
产业融合方式。“十三五”时期,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食品产业生态园区将着力实施产品高端化、产业特色化、视野国际化、区域融合化、绿色生态化等“五大发展战略”。以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中国肠衣城为重点积极探索产业集聚型融合;以国家级龙头企业长寿集团和水明楼低醇功能性食品及维记乳业为核心,发展农产品加工探索产业链延伸;以科创综合服务平台--长寿食品生物技术综合研发中心为载体,发展高新技术渗透型融合方式;以三星级美丽乡村平园池村为示范,发展农业旅游休闲,探索功能拓展型;并借助国家级经技术济开发区的平台发展产城融合,探索多种融合方式。
产业融合主体。园区现有如皋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南通市级8个,年销售总额29.77亿元,带动农户1657万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长寿集团2017年销售收入15亿元,有14家子公司和4个分公司,2017年被列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500强榜单。
园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8个,其中如皋市俊峰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如皋市超然果蔬农地股份合作合作社和如皋惠农劳务专业合作社2家为南通级示范社,如皋市苏合农副产业合作联合社被评为全省百强农民合作社,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被列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综合社发展产业化经营试点。
园区现有家庭农场24个,其中获得县(市)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的示范农场7个,如皋市德明农庭农场被认定为省示范农场的1个,如皋市君谊家庭农场被认定为南通市示范农场,如皋市存生家庭农场、如皋市凯松家庭农场等5个被认定为如皋示范社5个 。
积极发展产业集聚,省级示范加工区中国肠衣城已容纳197家肠衣加工企业和个体商户,2017年销售收入52.32亿元,出口创汇超亿美元。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全区初步达到“一村一品”要求的村6个,主要围绕葡萄种植、荷花观光、果蔬采摘、花木盆景、优质稻米、宠物玩具皮毛加工等为特色打造。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