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北菜” 步入产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 时间:2018-10-29 点击数:

丰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主导产业培育,深耕主业,厚植特色,逐渐形成了“南果北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县果品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量60万吨,其中苹果和白酥梨占果品面积的90%。丰县先后荣获全国果蔬十强县、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中国白酥梨之乡、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国家级出口果品示范区等称号。

突出品种更新,着力优化布局。近年来,围绕丰县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发展果树新品种6.93万亩。积极引导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为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运营模式。2015年—2018年,共发展50亩以上的新植园块65个,面积达到2.1万亩。着力打造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生产示范带、黄河故道提档升级示范带和七号沟沿线应时鲜果示范带,形成“一区三带多园”的产业布局。

突出科技创新,着力提高效益。为加快果品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把果树更新改造作为工作重点,农业科技含量逐年提升,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引进推广了10多个果树新品种,如丰富1号、烟富10、苏翠1号等,推广应用了树体改造、壁蜂授粉、果品套袋、铺设反光膜等技术和苹果矮砧密植、梨省力化栽培、应时鲜果促成栽培等十余项新技术、新模式,立柱支架、杀虫灯、防虫网、喷滴灌、避雨设施等装备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先后制订了“无公害红富士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等六项省级地方标准。2017年又依托省农科院的科技优势,联合组建了丰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中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前沿技术应用。

突出政策引领,加大扶持力度。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丰县果业的发展,始终把果业的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2013年—2018年,县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对新植果树、老果树改造进行奖补。同时,县政府每年拿出不少于100万元的运行经费给丰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中心,用于农业技术研发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突出品牌战略,提升竞争能力。全县涉农品牌商标近1000个,其中市知名品牌7个、省著名品牌6个、全国驰名商标2个。全县认证无公害产品84个,绿色食品4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丰县白酥梨)。大沙河红富士苹果曾获“全国优质特产奖”、与白酥梨双获“中华名果”称号。

突出产品质量,打造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定期对生产主体开展现场检查、指导和抽检,做好追溯平台的动态维护。开展追溯的农产品覆盖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目前已有25家生产企业加入追溯系统,追溯点覆盖率8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