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 全力推进富民增收
近年来,丰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构建四项机制、打造五个产业、创新六种模式”,全力推动精准扶贫不断取得新成效。
构建四项机制 夯实富民基础
该县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久稳定脱贫。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产业富民工作新格局。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摸准经济薄弱村的比较优势和特色,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其走“生态+特色”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优势。三是强化农民培训,进一步夯实基层农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四是强化项目带动。大力发展与农民增收关联度高、有产业基础、引进后能带动形成或提升产业的富民项目。
打造五个产业 拓宽富民渠道
丰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增收富民的关键着力点和主要突破口,立足“果菌菜奶”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优势产业形成规模,有效引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果业。丰县拥有江苏省最大的连片果园,现有果树面积45万亩。近年来,按照“老果园景观化、新果园标准化”的要求,大力推广矮砧宽行密株现代苹果栽培模式,积极拓展果品综合加工、果业观光旅游、果区颐养健身、电子商务营销等新功能。二是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丰县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和中国毛木耳之乡,年产各类干(鲜)菌55万吨,产值达18亿元。结合北部地区种植毛木耳的传统优势,积极打造师寨镇3000亩菌光互补产业园,目前77MW光伏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食用菌生产大棚已建成,园区可吸纳带动农户通过获取土地租让金、经营收益金、就业取酬金、入股分红金等“四金”实现增收脱贫。三是巩固发展出口创汇蔬菜产业。丰县是江苏省特色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常年蔬菜复种面积90万亩,总产值70亿元。该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建成首羡洋葱大蒜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有效促进农户生产增收。四是转型发展畜牧产业。以江苏君乐宝乳业、徐州佳合食品为引领,积极发展以奶牛、肉羊、生态鸭养殖为主的生态规模养殖,切实提高现代畜牧产业化发展水平。五是全力发展板材加工产业。该县板材加工产业形成了以吉林森工、方圆、恒林、久立为主的规模企业300多家,个体加工户118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产值达100亿元。
创新六种模式 放大富民效应
该县始终坚持以富民作为产业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一是大力培育苏农果业联合体模式。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丰县苏农果品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统一”的方式带领社员发展优质果种植。二是大力培育菌光互补发展模式。政府扶持丰县奋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师寨镇菌光互补现代农业产业园,企业通过统一建棚标准、统一菌包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对外销售“四统一”的方式提供全程服务。参与食用菌种植的贫困户年收入约1.4万—2.1万元。三是大力培育现代果业发展模式。宋楼镇王岗集现代果业示范园由政府引导统一流转土地,出资整理土地、定植果树、配套基础设施后,分别发包给农户,并由县农委、镇农经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发展优质果品生产,由合作社组织对外宣传、品牌打造和销售,农户抱团发展市场话语权更强,实现了由一家一户“各自为政、提篮小卖”到全体社员“抱团作战、合作生金”的转变。四是大力培育订单农业模式。宋楼镇瑞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16亩从事订单蔬菜生产,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农残控制、统一保护价格收购“四统一”的方式,分包给10余户农户种植,2017年户均收益3.7万元。五是大力培育湖西特色蔬菜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大蒜(洋葱)—辣椒等高效种植模式。伟杰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单季流转方式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港椒种植,带动500余户亩均效益8000元左右。六是大力培育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徐州佳合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采取统一建立标准化生态肉鸭养殖小区、供养殖户无偿使用,统一提供物化、技术服务,统一合同价收购“三统一”的方式,确保农户每只毛鸭净利润在2元以上,带动丰县及周边地区近5000户发展肉鸭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