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全国文明村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走进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青石雕砌的龙门,沿着开阔平坦的青龙南路一路向前,百果园、梨树园、桃树园依次映入眼帘。每当周末假期,青龙社区的景业百果园、鑫淼龙锦园里游人如织,来自各地的市民在这里体验农事,感受青龙独特的乡村魅力。很难想象曾经一穷二白的偏僻村庄,已成为全国文明村、南京市“百强村”。
一、村干部每年只领500元,集中资金搞发展
提及村庄发展,村民们脸上写满了自豪,村民赵庆洲说:“这几十年的变化,我可以拍胸脯讲,都是村干部们带头干出来的。”
“几十年前的青龙还是个集体经济薄弱、农户收入低的穷村。”在青龙工作30多年的社区主任王春林说,社区地处丘陵地带,那时候种植的粮食收成微薄,农民糊口都困难;全社区5家村办企业,两家处于半停状态,两家勉强维持……1997年时,村集体一年的收入仅有13万元。这13万元不要说发展,就连维持社区运行都困难,为村民办事更是有心无力。当时社区两委研究决定,所有村干部不拿工资,年底领500元回家过年,剩下的钱“押”下来发展经济,这个决定一直实行了七年。
要想富,先修路。“原先社区道路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后来修建了沥青路,打通了各个自然村之间的路网。”王春林回忆道,因为社区地处丘陵地带,种植庄稼容易缺水,他们又修扩建了北凹、东龙、四亩、藕塘4个水库,解决了当时的用水荒,村民们种粮再也不用愁缺水了。
二、工业农业同步走,引领经济快速跑
道路和水库的修建为社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也为各项事业发展拉开了框架。王春林介绍,2003年,他们借鉴江宁开发区、江宁高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社区自身实际,围绕社区道路建设,规划确定了千亩工业集中区、千亩茶园区、千亩瓜果蔬菜区、千亩风景林观赏区、千亩现代都市农业区的“五个一千亩”经济发展目标。
目标确定后,社区利用荒废的土地,经过平整开发,建成了工业集中区,再经过招商引资、跟踪服务等举措,引来一个个企业落户。“第一家落户企业是南京友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与建筑材料相配套的产品,经过几年发展,已壮大成为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王春林告诉笔者,目前,青龙工业集中区内已有33家企业,每年税收达3000万元以上。
在工业集中区“唱红”的同时,其他4个区域产业也在前进。“‘五个一千亩’经济发展目标其实就是工业和农业道路同步走。”王春林介绍,经过多年努力,5个区域主产业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社区很快就甩掉了落后的“帽子”。2007年,青龙村首次进入全市“百强村”行列,以后年年上榜。
三、村民变富裕,村庄变美丽
青龙社区富裕后,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惠民红利。村民们每年可以参加集体资产分红,同时还享有老人生活补助、村民洗澡补贴、合作医疗保险费补贴、重大疾病补助、大学生入学补助等惠民红利。王春林介绍,社区每年用于村民的各类补贴达到400万元以上。
2007年,借助建设新农村的东风,青龙社区开始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污水塘变清澈、破旧猪圈变成了休闲广场、道路拓宽、路边补种绿化……如今的青龙,村庄美,百姓富。去年,社区可支配收入达1500万元,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
从一条石子路到沥青路村村通;从荒地变为5个千亩产业区;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为全市百强村、全国文明村……40年来的变化见证了青龙社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铿锵足音。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可以预见,青龙正昂首阔步,奋力前行,将在未来写下新的篇章。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