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如火如荼
为深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日前,常州市创安办组织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迎检准备工作培训。
常州巿于2017年初正式向上申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2017年3月份通过了农业部的公示。按照农业部要求,创建工作分两年实施,2018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创建工作验收。常州市的创建工作主要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自查整改、工作考核、迎接考评和长期监测六个阶段。
常州的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全省全国的标杆,全市无公害以上农产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90%,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多年“零发生”。
常州市创新“四全”监管工作理念,即全员监管、全域监管、全程监管、全民监管。全员监管指除了专职监管人员外,农业系统所有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管理的人员均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管队伍拓展到监管员、协管员、内检员和乡镇全部农业、畜牧技术人员。全域监管指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开展监管外,将所有初级农产品生产者纳入监管范围。全程监管指监管链条从种养环节扩展至“进入批发市场前、进入零售市场前、进入加工企业前”。全民监管指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监管,实现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方面常州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抓标准化生产。累计发布实施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9项,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3个,每年创建稻麦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48个左右、实施市级以上园艺作物绿色防控标准园创建20个。累计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7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场109家,创成全国畜禽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2016年5月份,常州市高分通过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成为江苏省承担国家标准委项目以来的最高分。
二是抓全程化监管。围绕“政府可控、主体可管、群众可查”目标,在全省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生产管理平台和质量追溯平台,在全省率先推进“互联网+”农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开发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数字化监管平台,充分整合各层级农技人员建立监管员队伍,在58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构建了“纵向监管到底、横向监管到边、纵横无缝对接”的立体监管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全覆盖。
三是抓品牌化建设。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203只,其中焦溪二花脸猪、溧阳白芹、建昌红香芋、天目湖白茶、溧阳鸡等5只产品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天目湖白茶、溧阳白芹等2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夏溪花木市场、大娘水饺、玉莲、玉枝、丰登等5只“农字头”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溧阳市社渚镇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青虾第一镇”。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