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乡村振兴做好三篇文章

来源: 时间:2019-06-18 点击数:

    溧阳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资源禀赋,为做强农业、做富农民、做美农村搭建了广阔舞台,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领跑常州,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鼓舞人心的变化,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回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决定着溧阳全面小康的含金量。该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围绕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和南京都市圈大花园目标愿景,进一步做优环境、做强支撑,做好空间、活力、效益“三篇文章”,全力绘就具有时代特点、溧阳特色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一是把做优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建设美意田园,扮靓振兴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好的环境,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今年,该市在巩固提升“美丽乡村”三年建设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全域环境攻坚的重中之重,以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规划发展村村庄综合整治、农村河塘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零星散坟集中安灵提升“五项行动”为重点,举全市之力开展美意田园建设,结合不同地形地貌优化282个村庄形态,按照“一河一策”要求整治598处河塘,落实人性化举措迁移8100余座散坟,让干净、整洁、舒适、美观成为溧阳农村环境的新评价。持续扮靓绿色生态底色,深入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源头治理,完成天目湖水源地周边160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高水平打造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中国美丽乡村,努力实现全域生态化景观化,让美丽农村成为溧阳“一城山水全城景”的鲜明印记。
 
    二是把做强产业作为关键支撑,聚焦“1号公路”,提升振兴成色。“1号公路”是溧阳近两年在开发全域旅游、深化农旅融合方面的一项最新成果,是实践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中国”溧阳样本的一次有益探索。今年,该市将坚持把“1号公路”作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好载体牢牢抓在手上,结合农房改建新建要求,持续优化公路沿线村庄建设格局,敞开空间打造一批具有艺术设计美感、历史文化底蕴、与周边环境和谐共融的地标式特色片区,让更多游客愿意到农村来,留下消费、带来财气。坚持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富民上,围绕“1号公路”系统谋划农村产业布局,加快沿线精品酒店、房车营地等26个休闲度假项目和首批14座“溧阳茶舍”建设,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国家级示范园区1个,“一村一品”特色伴手礼20只,力争全年农旅收入突破40亿元,带动5.4万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让“1号公路”真正成为“富民1号”。
 
    三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必尽之责,强化政企同心,彰显振兴本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补齐短板,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看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强不强,满意度高不高。今年,该市将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阳光扶贫的同时,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行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每人挂钩联系1-2个经济薄弱村,37家重点企业分别结对1个经济薄弱村,全面落实精准帮扶举措,积极培育造血项目,不见成效不撤兵、不达目标不脱钩,政企同心、形成合力,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常州标准下的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行动中,坚持把土地作为源头活水,持之以恒做好“土地文章”,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积极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力争全年新增耕地面积1.2万亩,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让农村和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