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三农”工作展现新气象

来源: 时间:2019-10-21 点击数:

    种田“把式”变身新型职业农民

    66岁的于行阳有一个“时髦”的名头:“南京绿阳瓜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据他介绍,合作社拥有80多亩土地,种植各种瓜果蔬菜。“刚开始我只种了几亩田,除去成本,一年挣不到什么钱。”于行阳说,成立合作社后,通过土地流转,搞集中规模种植,种植面积由当初的六七亩发展到如今80多亩。“现在农业技术越来越成熟,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好,合作社年产值达100多万元,纯利润60多万元,还带动当地数十名村民就业。”

    目前,很多农民正在向农场主、合作社社长等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每逢农技课开课,他们都积极参加,还会时不时地一起交流种植心得。

    农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

    熊大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不同于一般家庭农场,不仅种植瓜果蔬菜,还设置了农事体验项目。“80后”农场主王畅虽然年轻,但对农业有着自己的见解,她介绍说,整个农场占地90亩,起初也种植各类瓜果蔬菜,后来渐渐发现,单纯做生态作物种植,业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要想做精做强,就需要将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激发活力,融入多种元素的农事体验就是她的探索之一。

    目前,熊大农场有各类名特优新瓜果菜品。“市民可以来农场观看、体验各类瓜果蔬菜从生长到收割的过程,给大家更直观的感受,不仅可以让顾客买得放心,还增加了消费粘性。”王畅告诉笔者,她依托农业生产开发了果树、菜地认养项目,市民可以在这里“圈地”打造自己的开心农场,既能体验松土、播种等农事,也能了解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的生产方法。

    农村面貌改变延伸新产业

    改变的不仅是农民和农业,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横溪街道大呈村,村道干净整洁,两旁点缀着小品路灯,沿着村路信步而游,绿树成荫,花鸟相伴;村中旧味古意浓郁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老式农宅,无不彰显着这座村落的历史气息。

    据介绍,大呈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横山抗日民主政府就在村里,是保存完好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横溪街道规划办主任宋涛介绍,大呈村的改造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铺设沥青路,新建村内停车场,完成村内省级污水管网铺设和绿化覆盖等工作,提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顺应村庄原本自然环境,保留村内建筑特点和乡土风格,并结合原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特色载体。

    红色基因融入乡村建设,也带动了红色旅游,每到周末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听一段红色故事,忆一段红色情怀,走一段红色路”已成为不少人既休闲又“修心”的旅游方式。据了解,2019年至2020年,街道还将对212个村庄进行提档升级。

    农民增收、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事年年有,农情年年变。当前,横溪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希望的田野上潜力无限,多彩的农业韧性十足。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