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科技赋能农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农不稳”,江宁区把粮食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在保持“粮仓”美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现传统“粮仓”到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区内水稻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小麦种植面积10余万亩,农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质效双提升。截至目前,江宁区17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基本完成改造,机耕、机播、机植保和机收总面积达到194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1.5%,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9.78%。从农机装备数量上看,仅2014年至2018年,我区农机总动力从49.9万千瓦增长至52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由4420台增长到4610台;从农机装备结构上看,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大中型拖拉机增加了134台,占增加总数的70%以上。此外,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创建,全区农机经营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已拥有8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54家具有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其中具备耕、种、管、收、烘干、秸秆处理一条龙作业能力的服务主体已达12个,基本实现了分布全区域、服务全覆盖。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作业服务面积占整个农机作业总面积的80%以上。
二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园也形成了“8+2”园区发展格局,溪田农业园成为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其中,湖熟园1000平方米大米低温冷储项目完成用地手续办理,正在设计并准备招投标。湖熟大米品牌建设及特色农产品建设加快推进。淳化园园区品牌宣传推广正在策划,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建设基本完成。汤山园特色园艺育苗中心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等建设项目完成80%以上。谷里园基础设施配套、连栋温室大棚、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规划,正在进行招投标。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如火如荼。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21家,实现年销售额780亿元;家庭农场1027家,家庭农场总数跃居全市第一,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总规模27.5万亩,占比53.6%;且成功创成3家省级、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省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4%,累计培训职业农民超过5万人次。通过第三方平台自建农业电商主体数量达760多家,实现农业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被评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