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薄弱村激活“造血”功能
近日,兴化市大营镇营中村标准厂房建设竣工。该厂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营中村筹资120万元建设。目前,村里正对厂房遴选租户,预计年租金可获15万元。
营中村党支部书记董德康说,建厂房的120万元源自村集体经营收入。2018年,营中村集体经营收入150.25万元,其中稳定性收入40万元。今年,该村新增光伏并网发电收入6万元,加上标准厂房新财源,稳定性收入将达到60万元。
“和营中村一样,其他10个村都实现了增收。”大营镇党委书记万光明说,2018年,全镇化解村级债务393万元,7个村实现零债务,村级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513.66万元,各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35万元标准。今年,各村稳定性经营收入还将持续增长。
大营镇共有11个行政村,201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47.29万元,村平均收入14.97万元;村级债务总额706.76万元,村平64.25万元,11个村均列为泰州市经济薄弱村。
借助上级帮扶的契机,大营镇决定抓住土地规模流转与产业项目开展工作。该镇是传统农业镇,有耕地4.2万亩。依托土地流转,村集体每百亩可获得年土地资源管理费和土地溢出租金1万元。土地流转,需要产业支撑。该镇将产业触角瞄向稻鸭共作和红皮洋葱生产。大营镇成立了兴化市利百家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由泰州市公安局挂职扶贫干部张建民负责,各村均为股东。公司一方面通过鸭田大米试销,获得泰州市公安系统、省供电系统“消费扶贫”订单;另一方面开拓市场,使鸭田大米每斤价格稳定在4至4.5元。有了稳定订单,镇里成立农业合作联社,建起“稻鸭共作”示范田。鸭田大米仅在水稻破口期施用生物农药一次,稻谷品质好,加上鸭子收入,亩均比常规水稻增收1200元。经济能人和种田大户竞相加盟到农业合作联社,流转土地从事稻鸭共作生产。目前,全镇稻鸭共作发展到3000多亩。
多年前,该镇曾以联镇村为核心,形成红皮洋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3000亩。为重振大营红皮洋葱产业,农业合作联社按绿色标准,制定洋葱种植规范,指导种植户种植。商贸公司竭力拓展销路,叫响大营红皮洋葱品牌。2019年,全镇洋葱种植面积达8000亩。由于品牌化销售、公司化运营,洋葱种植亩收益比2017年增加近千元,亩纯收入达4000元。“现在种植户只管种,我们保管卖出好价钱。”张建民说,鸭田大米、洋葱还打进了上海市场。
大营镇还出台土地流转考核方案,实施“3+2+2”工程,即3年流转土地2万亩计划、增加村集体收益200万元。截至目前,全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124.38亩,村级增收近150万元。除了稻鸭米、红皮洋葱、葱田大米,该镇还形成了1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多亩大棚西瓜等果蔬产业。
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商贸公司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18年以来公司营业额近2000万元,村集体在利百家公司分红近200万元。
一批扶贫项目也在村里开花结果。联镇村正在建设的农业服务综合体项目,预计年增加收入10万元。同时,该村利用“一村一品”项目资金建设洋葱批发市场、洋葱冷库,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年可增加村级收入10万元。营东村、屯北村、营中村分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目前均已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6万元、8万元左右。联镇村、屯军村、屯南村联合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也已并网发电,预计年可增加收入15万元。阵营村、洋子村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实施,镇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村级债务仍然较重。目前,全镇还有4个村仍负有债务。”万光明说,欣慰的是,4个债务村稳定性经营收入都获得增长,相信再通过两年努力,4个债务村都将实现“零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