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新型农村社区打造农民“10分钟就业圈”
依托产业集聚区,即将搬迁至新型社区的白皂村村民徐克兵和父亲二人都在离家车程不到十分钟的稻蟹养殖基地打工。“以前我在苏州打工,去年回来后到养殖基地上班,月工资3000多块钱,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日子过得挺踏实的。”徐克兵说。白皂村徐克兵的情况,只是灌南县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进程中,打造农民“10分钟就业圈”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灌南县围绕集中居住区布局工业集中区、返乡创业园,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食用菌、优质葡萄、淮山药种植等现代特色农业,致力在以岗促搬、以搬换业上做文章,实现农房改善和农民增收同步推进,确保搬迁农民离得开故土、住得进新居。在三口镇潘老庄新型农村社区,潘方如大爷在自家开的便利店整理货架上的食品,老伴在厨房做饭,孙子在门口嬉闹,一副温馨的画面。“以前住三间平房,前几年村里农房集中居住,搬到了这里,这是以前从来没想过的好日子。”潘方如高兴地说。据了解,2019年,灌南县改善农房5502户,三口镇潘老庄村、孟兴庄镇白皂村入选苏北农房改善首批省级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单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真正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到这上班骑电动车10分钟就到了,家里还有十几亩地,在这边上班一个月两三千块钱,家里的农田也能兼顾着,真的很好。”在百禄镇返乡创业园一服装厂上班的南房村村民赵梅高兴地说。
今年,灌南县计划实施新型农村社区项目33个,改善农房5800户。接下来,灌南县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将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和乡村风貌塑造,坚持公共服务优先布局、富民产业优先规划,引导企业吸纳安置当地农民转移就业,真正地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