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闪耀在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刻——追记灌南县新安镇管庄村党支部书记周业军

来源: 时间:2020-05-22 点击数:

48日,新安镇管庄村党支部书记周业军在辖区内服务县经济开发区企业复工复产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为之拼搏奋斗的工作岗位上,年仅53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周业军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用自己的言行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周业军,男,1968725日出生于新安镇管庄村,1987年初中毕业后参军,1989年因公负伤后,复原到县棉麻公司工作,1997年入党,2014年在新安镇城建所担任副所长。20168月,经新安镇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周业军担任管庄村党支部书记。在周业军的带领下,2017年管庄村被县授予“挂联共建”先进村,2018年被县评为“双城同创”先进村。周业军本人先后被镇授予优秀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带头人;201610月,当选为新安镇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一心干事,当好班子的“带头人”

“工作能力强、能做实事,说干就干,有号召力。”这是村民对周业军的第一印象。担任管庄村党支部书记4年来,周业军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因地制宜,埋头苦干,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村里无论是环境综合治理、夏秋秸秆禁烧、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流转、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特别是在服务县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中,周业军牢固树立发展的大局意识,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征地拆迁、矛盾化解工作,让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保证企业顺利落户。企业项目每次征地遇到矛盾,周业军不等不靠,积极协调解决矛盾,从不向领导提任何要求和条件。去年,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征地,村民蒋某与企业在土地征用补偿款方面发生矛盾,给企业项目扩建带来阻力。为保证征地工作顺利进行,周业军多次上门找蒋某做思想工作,宣讲政策、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矛盾化解,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顺利开工。

如今,管庄村境内有江苏刚顺物流器械、亿洲皮业、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10多家企业,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使村里一大批农民走进企业务工增加收入。“咱们村周书记为人正直,工作有魄力,有这样的好干部可是村里老百姓的福气啊。”提起周业军一心为民的事,管庄村群众赞不绝口。

在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周业军不顾家中70多岁年迈病弱的老父亲、妻儿,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周业军冲锋在前,每天带领村组干部开展排查工作,利用流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通告、微信群等传统和现代手段,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引导居民不出门、不串门,减少人员流动。对从武汉返乡的8名人员及时采取“四包一”管控,周业军严格按照要求做到每天两次上门随防,检测体温、医学观察,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细做实。疫情期间,针对消毒物资紧缺,周业军积极协调辖区金长林酒业有限公司为新安镇政府送去40余吨医用酒精,用于发放给各村疫情防控值守点。

村会计管文化回忆:215日气温骤降,夜间下起鹅毛大雪,周业军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冒着风雪在“疫”线管控卡点值班、值守,守护着全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安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周业军始终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守土担责,冲锋陷阵,始终让党旗飘扬在前沿阵地,党徽在一线闪光。

 

心系百姓,当好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没有钱照样干事情”。周业军是这样说的。管庄村地属城郊结合部,有8个村民小组,406户人家,1643口人。该村原是经济薄弱村,村里过去有“三个多”即:“矛盾多、信访多、闲人多”。“咱们村以前是‘脏乱差’,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村民出门难,晚上是一片漆黑,过去村里欠债几十万。近几年村里通过发展富民产业、工业企业,集体经济积余了40多万,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村里发生的这些变化多亏周书记啊!”村民王玉梅说。

为建设美丽乡村,周业军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引领等方式,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组织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清理村中垃圾,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举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周业军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先后铺设村主干道路1700余米,硬化居民门前路1万余米,新建、疏通下水道3000余米,疏浚管武大沟,在新港大道路边流转土地新建绿化带100余亩,在管武路、开发区路边栽植绿化树木8000余株,兴建一座电灌站,安装路灯95盏,兴建、改造村便民服务中心1200余平方米,新建健身广场一处1000余平方米,兴建了社戏大舞台、娱乐园,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走进管庄村,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一盏盏路灯点缀在路边,一栋栋装潢别致的小洋楼,新建的村民服务中心、社戏大舞台、文化广场、娱乐园……让人感受到村里近年来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的村庄环境好了,以前我们村可以说是‘脏乱差’占全了。现在家家户户门前有垃圾桶,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还有那个污水排放工程,让我们的村庄更干净了,现在村里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提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管庄村村民滔滔不绝。

环境要美,腰包更要鼓。周业军在村里积极开展文化素质提升活动,鼓励村民参加文化课,通过土地流转带领村民搞起200余亩大棚蔬菜、西瓜种植,并在村里建立210余亩稻虾蟹养殖基地,形成特色种植、养殖业基地,使村民的思想从“要我富”变成了“我要富”。

守土尽责,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周业军从一名退伍军人成长为一名村支书,经过多年的磨练,加上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付出,默默耕耘。部队的经历溶入了他的血液、影响着他的行事风格,热情乐观、公正不阿、奉献负责、重视集体荣誉感,这些品质使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着光芒。

“心里装着群众的村书记是一个称职的书记,被群众装在心里的村书记才是一个优秀的书记。”周业军说,只要是村民的事,不管多小的事都是他的大事。周业军家住在县城,离村里有好长一段距离,每天需要开车往返。自从担任村书记后,一年365天,不管节假日还是周末双休日,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周业军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村部办公室。“因为我们村里没有食堂,中午又不方便回家吃饭,周书记经常中午一个人吃泡面,有时候就饿着不吃,村民们看到工作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的周书记,都很心疼,经常会有村民前来给周书记送饭”。村民程中法说。

在家人眼中,周业军总是忙不完,总是在心焦群众的事,没日没夜的劳苦奔波,干不完的工作,走不尽的扶贫路,话不完的致富经。“爸爸把村部当成家,把村民的家当成家,唯独没把自己的家当成家,虽然他这样,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因为他是共产党员,这样做是应该的”。周业军的儿子说。

“这几年,周书记为咱们村里操了不少心,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说起周业军书记,村民王玉梅很是不舍,“他对我们特别好,时常挨家挨户串门,问我们缺啥、有啥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村里老党员管文军患有尿毒症,周业军逢年过节都要上门走访慰问,问寒问暖,平时隔三差五就到他家,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吃的怎么样,有没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在村里,管文军逢人都说:“周书记这样的村支书就是咱们病灾户的贴心人。”

多年来,周业军视群众为亲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甘心做人民的“孺子牛”。汤化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正在进行危房改造,汤大爷的房子也在改造范围之内,但是房子还没有进行整改。正逢雨季,周业军为了安全,多次去汤大爷家做工作,让汤大爷跟大娘先搬到村委会办公室住,汤大爷也是个倔老头,硬是没有听从周书记的安排。那是2017年夏季,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周业军因担心汤大爷房子被大雨冲塌,半夜驱车赶到汤大爷家,怕影响汤大爷和大娘休息,周业军就一直守在张大爷家房子裂缝严重的屋后,就这样在车里守了一夜。第二天雨还没有停,周业军半夜又悄悄地来到汤大爷家房后,又在车里住了一夜。早晨汤大爷起床后发现了周业军车停在屋后,问道:“书记,你在这干啥呢?”周业军说:“夜里下大雨,怕你家房子出问题,我不放心。“汤大爷听了很感动,握着周业军的手说:“周书记,辛苦了,真是谢谢你!我今天就搬去村委会住。”村民们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很感动,从心底为这位一心为民的村书记竖起了大拇指。不多久,汤大爷和大娘就住进了新建的100平方米两间半平房。从此,汤化东夫妇把周业军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看待,周业军也把汤大爷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一有时间到他家坐坐看看。

周业军心里装着百姓,唯独没想过他自己。他办的好事一桩桩、一件件,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而,他那每天都要这家看看、那家转转的身影,已成为村民们永远忘不了的记忆。人们忘不了他为村庄建设跑东到西、日夜操劳,人们忘不了他为群众办事东奔西走,操心费力,人们也忘不了他生病时,举着输液瓶子,还在操持村里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在周业军殡葬之日,村里老百姓纷纷自发到殡仪馆为他送行,这是他崇德向善,为民实干的人格魅力。他永远是百姓心中的好干部、好书记!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