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陈集镇党建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核心,既要打牢根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又要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灌南县北陈集镇党委坚持基层党建高质量引领乡村振兴,努力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北陈集镇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统揽工程,明确党建+产业+乡村振兴、党员示范岗+网格化管理,做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线上线下菜单式服务,建设群众之家、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5项为2019年“书记项目”,包含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全方位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新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5个,建设文明实践站16个,率先实现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网格化基层治理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日渐提升,返乡创业人才党支部在产业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业指标考核由末位实现领跑。
尹荡村位于北陈集镇西部,该村有村民小组10个,953户,3988人,耕地面积3713亩。尹荡为“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昔日的尹荡村道路泥泞、房屋破旧,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北陈集镇党委紧扣“村集体有收入,老百姓得实惠”的目标,立足村情大胆探索、汇聚产业活力,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如今的尹荡村积极利用省级贫困村扶贫资金和发展帽子、拖鞋等产业项目,带领村民脱贫,走向致富道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北陈集镇徐徐展开。
该镇党委书记周倍良介绍,近年来,北陈集镇以党建为引领,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在三大园区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利用扶贫资金新建标准厂房2幢,巩固厂房+合作社+税收的帮扶模式,安置周边劳动力300余人就业,每年能形成扶贫收益100多万元,带动完成9个村村集体收入超18万元。统筹好就业、创业、政策兜底等手段,预计全年实现497户,1120人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加快北陈集大桥建设。积极做好拆迁、施工保障等工作,力推大桥年底主体完工,圆北陈集人翘首期盼几十年的“大桥梦”。抓好城镇建设管理。镇、村两级共同发力,完成四类人群126户危旧房改造。加大禁控违力度,积极帮助住房困难群众完善手续,严格控制违法、违章建筑。目前已拆除违建500多平方米,审批建房4户。上淋、三友路口拥堵现象消除,商贩实现定点经营,全镇面貌大大提升。加大教育卫生等民生投入。坚持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尹荡村党支部与陈集小学对接,开展校村结对“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小学生赠送棉衣、书包等慰问品;完成7个无证幼儿园的整治、分流工作,进一步规范提升幼儿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省级验收;积极与县部门对接,重新开通镇村公交,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着力繁荣文体事业。实施乡土人才培养,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持续做好文化“三送”,做优广场文化、乡村文艺等群众性演出活动。提档升级“农家书屋”,完善农村公共体育配套设施,丰富“书香灌南”活动内涵。努力做好社会保障。鼓励更多在外人员、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返乡创业完成率115%,返乡就业率目前已达91.2%,确保年底达到100%;积极推进社保、企保、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目前农保完成率94.07%,全县第二;医保完成率100%;畅通社情民意,做好12345平台社会纠纷调处工作。
北陈集镇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下真功夫、大力气抓党建、促振兴,系统谋划党建工作,集聚工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培养锻炼,培育了一支领导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疫情期间,在镇党委的号召下,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充当企业复产复工“服务员”和“引导员”,3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复工难题、农业生产难题、群众生活难题,实行党员“包企、包村、包户”的“三包”措施,党员主动承担责任,有力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扬鞭策马征程急,放眼神州气象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陈集镇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灌南作出更大贡献。